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

ID:34314297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_第1页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_第2页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_第3页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_第4页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仙髻岩间坐弥勒悬崖石窟卧如来新昌大佛寺游记汪漩新昌位于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东邻奉化、宁海,南西与天台、东阳、磐安接壤,西北与嵊州毗连。天台、四明、会稽山脉绵亘境内,风光秀丽,古迹众多,有“东南眉目”之称。新昌古称“剡东”,又名“南明”,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越、吴、楚等国,秦代开始辖于会稽郡;西汉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与嵊州合称“剡县”,属会稽郡。后梁开平二年(908),因无驿站接应,以剡县东南部13乡,置“新昌县”,县名来自乡名,寓新县兴隆、昌盛之意,相继隶属于越州、绍兴府。1958年11月,撤新昌县,归属嵊县。1961年9月

2、恢复新昌县,隶属于绍兴专区、地区和绍兴市。新昌群山环抱,奇岩突兀,幽谷古树,石壁亭阁,有许多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新昌大佛寺景区位于县城西南,紧邻繁华闹市,通过长期保护、修缮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代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经济腾飞,供应充沛,融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大佛寺景区交通方便,可经“杭甬”、“上三”高速直达新昌,折入县道,直至“大佛城”。大佛城以大佛寺为主体,涵盖有锯开岩、隐鹤洞、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及一些摩崖石刻;近年来相继开发、建成和优化般若谷、露天弥勒、罗汉洞、白云湖、卧佛殿、木化石林、射雕村、佛心广场等特色景观。整个景

3、区和谐优美,耐人观赏寻味。大佛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景观,可由大佛城入口乘观光车直达寺院,也可以徒步沿途渐次游览石林、硅化木,“寿”山崖、卧佛殿、罗汉洞……后,进寺观赏;然后再向四周辐射游览锯开岩、隐鹤洞、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等其他景观。若选择观光车,即可直抵山门广场,广场有四柱三门石雕牌楼;东有石质莲花喷泉荷池;西为山崖峭壁,镌有弘一大师高达20米“佛”5/5字;正中是新建山门,匾额“大佛寺”为赵朴初所题。曲径由北向西,又见“石城古刹”,据说是旧有山门。两侧依山崖地形,有两个“放生池”,一个紧挨古刹门墙;一个迂回曲折,北向延伸,目不

4、可测,几近于湖,从山岗到池边凿有也是弘一大师竖书的“南无阿弥陀佛”和钱思廉横书的“放生池”;相得益彰。曲径在夹谷狭道之中,愈行愈窄,前行百余米,忽分上下两道,岔道不宽,三二米而已,虽驻足可见北侧大雄宝殿,但必须从岔道沿阶而下;同样可见南侧禅堂,则应拾级而上。与辽阔放生池相比,天壤之别。奇哉,斯乃大佛寺乎?大佛寺建于新昌境内四明山麓的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始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一千六百余年。据《高僧传》记载,东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高僧昙光,江苏昆山人,受杰出高僧竺道潜和支遁归隐浙东影响,慕名来到石城山,领略浙东奇山异水,栖于石

5、室,草建“隐岳寺”,学佛修行。发现山崖“千仞壁立,嵯峨怪石,涧流飞泻,水石交融”,“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池明如镜,环布如城”,有塑造巍峨佛祖、佛像,传播佛法、佛光,建设佛家、佛山的山川灵气,宜于天造地设,修篁夹道,人工巧筑。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僧护来到石城,主持隐岳寺,颇受昙光启迪,靓仙髻岩,高数十丈,青壁陡峭,泉水叮咚,声如罄钵,时闻仙乐之声,引念弥陀,常现佛像幻形,匐伏朝拜,遂立愿造百尺弥勒。誓言“原造弥勒,敬拟千尺”。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后经募化、雕琢十年,倚岩凿成轮廓、面部,总因劳累成疾,临终嘱咐徒弟僧俶“吾之

6、所造,本不期一生办成,再生当就吾志”。僧护圆寂,僧俶继续雕凿,虽“夙夜匪懈”,但工程艰巨,资金无着,难以为继。梁天监六年(507),梁武帝和建安王萧伟闻知,鼎力资助,派当时具有佛学和造像、雕刻建筑造诣的僧佑高僧继续设计凿雕;梁天监十二年(512),建安王萧伟增援僧佑,专任像事。集工匠三百,铲进岩壁五丈。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终成旷世之作。大佛寺历经南朝齐梁三十年(486—516),由僧护、僧俶、僧俶三代僧人相继雕凿,世称“三生圣迹”。文学家刘勰:《梁建安王造石城山石佛像碑记》誉石弥勒像是“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命世之壮观,旷

7、代之鸿作”。《嘉泰会稽志》记述:唐会昌五年(845年),石城建瑞像阁三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遭火焚。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5/5起弥勒宝阁三层及殿宇300余间,赐名“瑞像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奉诏,改称“宝相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三层五极,高十三丈五尺,改名“毗卢阁”。后遭兵燹,殿堂均毁,唯十丈金身石弥勒佛像独存。清末年,重建五层高阁,重装大佛及罗汉像。1925年,寺门立碑,书“大佛寺”,沿用至今。大佛寺依山而建,寺院正面外观5层,寺内5层连通,高大雄伟,盖是仙髻岩间。大佛寺镌弥勒佛

8、正面盘膝坐像,雕凿于5层直通悬崖绝壁,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巍峨壮观。据测量,佛座高2.4米,佛像坐高13.74米,阔15.9米,头部高4.8米,耳长2.8米,鼻长1.48米;两手向交置于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两膝相距10.6米。佛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