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产农田区项目建设方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产农田区项目建设方案11.建设任务H标1.1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1.2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2009〕1358号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
2、,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1.3项目工期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2009年9开工,2010年12月全面完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141土地平整建设工程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坑塘、废弃河道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林、平整土地
3、,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平整拟采用机械整平,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土地平整土方分两部分,-是表土剥离回填土方,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质适合种植作物,对平整深度较大的田块需采取表层熟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听取当地土地部门和农户的意见后,拟对于挖深超过0.6m的田块采取表土剥离,根据项日区现有土壤质地分布情况和耕作要求,表土剥离回填高度取0.2m;二是机械就地平整土方,根据各规划田块的设计高程计算。经计算,土地平整总土方量为257.36万m3,其中表土剥离回填土方19.36万m3,机械就地平整土方238万m3,挖填基本保持平衡。根据运筹学
4、原理,本着运量(运输土方量x运输距离)最小原则进行田块间的土方调配。1.4.2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区灌溉主要从青春水库东干渠、青岗排水大沟和项目区内塘坝引水,采用明渠地面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分为斗、农渠2级,规划斗渠7条,总长度9311m,采用磴U型渠,设计流量为0.09〜0.42m3/s,农渠53条,总长度24539m,亦采用磴U型渠,设计流量均小于0.04m3/So项目区排水工程采用明渠地面排水方式,分为斗、农沟2级,规划斗沟6条,总长度3325m,设计排水流量0.31〜1.55m3/s,农沟51条,总长度18793m,设计排水流量均小于0.2m3/So青岗排水大沟和青春水库东干渠多
5、年没有清淤,沟渠内杂草丛生,多处坡岸塌方,沟渠断面减小,大大减少了过水流量,规划对青岗排水大沟清淤2406m,o青春水库东干渠清淤1644m。1.4.3道路建设工程田间道为项目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设计分为水泥路面和泥结碎石路面2种类型。路面高出整平后的农田田面高程0.5m,与田面连接边坡为1:1.0,横向排水坡度为2%,纵坡不大于8%o设计水泥路面总宽4.0m,两侧路肩各宽0.5mo路面总厚度为0.35m,自上而下结构层分别为:0.20m磴面层、0」5m厚碎石基层,路基素土夯实。共修建10条水泥路面田间道总长15653m。设计泥结碎石路面总宽3.5m,两侧路肩各宽0.5m。路面总厚度为
6、0.3m,自上而下结构层分别为:0.15m厚泥结碎石面层、0.15m厚碎石基层,路基素土夯实。共修建13条泥结碎石田间道总长16262mo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的运输服务,设计为土路面。路面高岀整平后的农田田面高程0.3m,与田面连接边坡为1:1.0,横向排水坡度为3%,纵坡不大于8%。路面总宽2.0m,—侧路肩宽0.5m,用于生产路单侧植树。路面总厚度为0.3m,素土夯实。本设计共修建57条生产路总长26953m。1.5项目任务目标1.5.1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积31.9231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12%。1.5.2合理配置灌排系统,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7、提高灌溉、排涝标准,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以稳定农业生产。灌溉保证率达到80%,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结合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合理的用地方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1.5.3通过田块重划、土地平整和完善田间道路工程等,方便田间作业,改善农业牛产条件,为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1.5.4实现村庄用地的调整,推进村庄规划。1.5.5合理布局农田防护工程,加强林网建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农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