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9934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试论器乐教学审美化对学生艺术意识的制导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器乐教学审美化对学生艺术意识的制导作用 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吴观领器乐教学更需要美育,即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启迪学生审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能力,全面发展人格、完善真善美心理素质等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艺术教育中,器乐教学审美化对启迪学生艺术意识具有制导作用。艺术学校学生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变化,也最容易接受教育。根据其发展规律,塑造和培养感性与理性均能和谐发展的“艺术的人”是器乐教学的核心问题。几年来,我在器乐教学审美化问题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其结果表明:它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深远。器乐教学审美化,即把器乐课堂教学实践上
2、升为一种艺术,把师生间的知识传授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使学生进入美的氛围,得到感染和陶冶。正如教育家第期多德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器乐课堂教学全过程贯穿着美育因素:教学课堂情境美、教学知识内涵美、教学手段形象美。我遵循着这种思路,将美学原则、教学原则同学生心理相结合,把音乐固有的审美要素,以优化的课堂结构、形象的语言和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理解音乐,努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艺术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法具体如下:一、深挖器乐教材和训练中的审美因素音乐是充满生
3、命色彩的,每段乐曲都是作者灵与肉、气与血和客观事物化合而成的产物。或显示作者洞察生活的深刻哲理,或渗透作者的善良人性,作品都凝聚着真、善、美。教师要深挖乐曲中的审美因素,善于抓住理解乐曲的诱导物,使学生与乐曲情感交汇,再点拨升华为理性概念,达到情与理的统一,进而启发思考,从而形成能力。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体会出人间的真情和知识的运用。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具有其冲动性,这自然与生理发育有关,他们对人、事充满热情,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都很敏感,容易被感染、被激发。在器乐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和训练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乐句
4、蕴含和传递的感情的理性认识,借助联想、想象,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实施情感表达,使其体验加深加宽,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逐步深入生活实际,认识和理解社会、人生,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意识。因此说,挖掘乐曲和训练中的情感因素,既是器乐教学审美化的具体体现,又是影响学生艺术意识的重要过程。二、教师的审美中介作用在器乐教学中,教师既是创造实施教学的审美主体,同时又是学生眼中的审美客体。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本人的声音、表情、姿态、手势、示范等表现出来的,这时教师就成了自我创造的审美客体,并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一个教学艺术水平较高的老师,在教学中就能以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
5、幽默的语言、准确精当的讲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搏得学生的好感与尊重,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回报,爱屋及乌,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器乐专业课。在课堂上,教师从各方面展示美。器乐教师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语言及示范,其运用应该是规范、生动、丰富多彩,富于艺术性的,讲课时以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来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教师衣着不应随便,透过衣着表现审美观点和涵养,应该于整洁中给人以质朴的美;与学生交流要体现教态美。教师的每一姿态、目光都能使学生感到他的情感和意图,教态流露出的爱会激发学生心志和情怀。所有这些,都折射出教师的文化
6、素质、艺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会给学生美的熏陶。教师应当努力成为一道随处可见的文化风景线。成功的器乐教学熔语言、视觉、听觉于一炉,因而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知觉,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逐步形成其艺术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授课的内容上,更体现在艺术的情境上上。教师的示范演奏往往被学生监督效仿,其示范性、感染性、启迪性恰如教育家所概括的那样“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许多演奏习惯是从有威信的老师那里默默学来的,它可能会影响学生终生。由此可见,教师的审美中介作用之大,这是一个远比简单传授演奏技能要复杂得多的审美的施教和受教过程。三、运
7、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器乐教学本身就是门艺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闪烁着美的光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一授课内容,由不同教师执教,其结果不尽相同。造成差异的原因,一般不是取决于教师演奏乐曲的水平,而起决定作用的应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即能否将教学创造性地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将教育活动形式美施展得恰到好处。这里必然包括对教育对象心理的了解:好奇、好胜、好动、好积极思维。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