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9/03?总第383期商业研究?文章编号:1001-148X(2009)03-0193-04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一个文献综述王永静,程广斌(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中亚五国独立后,中国(新疆)同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并对双方经济合作现状认识基本一致,即虽然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发展到多个领域、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合作有所加强、合作路径不断拓宽,但总体上仍属初级阶段,经济合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后,双方可以继续通过市场互补和经济技术互补及能源合作促进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关键词:中国
2、;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研究综究!一、引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中亚五国的独立使欧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再度凸显出来,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历史与文化研究,再度成为国内学术界诸多学科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如何建立和加强中国(新疆)同中亚五国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成为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内容涉及合作现状、互补性、战略定位、能源合作与安全等诸多方面,但很少有文章对此加以总结归纳,笔者试图对有关
3、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研究进行综述,其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互补性分析;第四部分是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第五部分是对现有研究的简评。二、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现状中国(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新世纪,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新疆)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与中亚各国发展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当前学界对双方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来看,主要包括已有成效和存在问题两个
4、方面。(一)已有成效自20世纪80年末,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从科技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目前,双方经济合作主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林业、重工业、生物技术、新能源、轻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王海燕,2002)。上合组织成立以来,随着双方高层互访的日益频繁,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得到较快发展,并成为双方合作关系的主旋律,无论从合作内容还是从合作方式上看,都得到空前发展(唐艳辉等,2004)。顾华详(2006)认为,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中,新疆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十分突出,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新疆与中
5、亚五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双方在经贸方面的合作愿望不断增强、双方发展经济贸易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以及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三个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5%,比#九五∃时期提高18?8个百分点。任华(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新疆边境贸易额达64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额的80?58%,其中,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占新疆边境贸易总额的94%,贸易增长率超过了50%;二是中亚区
6、域贸易在新疆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增强,2005年,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为新疆出口贸易国的第一和第二位,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为新疆进口贸易国的第一、第五和第六位;三是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新疆向中亚五国出口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提高,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另一方面,新疆从中亚五国进口的商品中,中国企业开始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四是经济技术合作质量不断提高,合作类型逐渐从服务业、饮食业等商业型领域向生产型领域转化;五是贸易方式日益多元化和规范化,从早期的易货贸易转向现汇贸易、边境贸易、旅游购物、加工贸易
7、、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王海燕(2005)还认为,1992年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产业合作有所加强,合作路径不断拓宽。(二)存在问题关于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济合作的基本现状,国内学者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即虽然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发展到多个领域,但总体上仍属初级阶段,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和制约因素。顾华详(2006)将这些难点和制约因素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新疆)方面来看,企业缺乏寻求与中亚国家主动合作的强烈意识,缺乏一批有实力的从事跨国投资经营的企业;政府的引导、推进作用发挥不够;银行未能
8、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境外融资和业务咨询服务;缺乏支持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对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潜力和经济效益认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