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

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

ID:34294240

大小:55.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_第1页
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_第2页
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_第3页
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_第4页
资源描述:

《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侦查新闻传播论文范文:简论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犯罪新闻与“侦查不公开”原则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侦查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人格权。所谓人格权,系指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存活与尊严必须具备的人身权利。英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基于无罪推定原则,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应不受非法侵犯。然而由于媒体错误报道、过度报道,经常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犯罪事件发生后,在法院审判之前,媒体常会披露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和住所由于犯罪的发生与社会整体环境具有紧密关连,且

2、对犯罪新闻的报道对人们亦会产乞警惕和预警的作用,因此台湾新闻媒体多详细报道犯罪新闻。然而媒体的过度传播,甚至预设立场的偏颇报道,往往造成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的情形,不利于刑事诉讼程序公正进行。2012年2月2日,女艺人川岛茉树代(Makiyo)与其日本籍友人友寄隆辉,因与林姓的士司机发半口角磨擦,涉嫌联手殴伤该司机。事后还将其置之不顾,径自与随行的两位女艺人扬长而去。此事引发社会哗然。媒体连日疯狂密集地对整起事件深入报道,甚至涉及与事件无关的事项,如嫌疑人的背景、家族状况与私人生活等隐私,招致外界对媒体过度报道逾越“新闻自由”,以及侵害犯罪

3、嫌疑人(或被告)人权的质疑。2月10H,TVBS《2100全民开讲》在晚上9时播报专访友寄的新闻。访问内容随后被网友转贴上网。据网友转贴的访谈过程:该栏目进行到第46分钟时,栏目才以“今夜最新”的快报字幕指出,友寄、Makiyo遭台北地策略院检察署起诉,分别求刑6年、4年;友寄也被记者询问遭起诉的看法。法界人士认为,在检方侦查起诉前,电视台就专访友寄,任英澄清,未尊重司法侦查,做法欠考虑。此事涉及两个层面,电视台未遵守职业伦理,不宜以人民有知的权利,来合理化专访友寄谈论侦查案情行为;至于友寄方面,其受访前,检方尚未侦结此案,若谈论他自己和

4、其他被告的相关案情,可能相关范文由写影响检方侦查。“侦查不公开”原则,亦即秘密侦查原则,共分成两个层面:一为“侦查程序不公开”,另一为“侦查内容不公开”,前者指侦查相关过程及侦查行为不得任意公开,以维护侦查程序的进行,后者则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就侦查中相关当事人或关系人的资讯不得公开,以避开造成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等的名誉、隐私或其他合法权益受侵害,防止泄漏机密,保全证据,防止共犯逃脱、串供或湮灭证据,维护当事人以外的相关人士的人格权和安全,并维护被告将来公平受审等权利,以避开造成媒体公审或人民公审,进而侵害被告受无罪推定原则的保障。媒

5、体就犯罪事件的报道,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大致有以下两方而:(一)人格权。所谓人格权,系指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存活与尊严必须具备的人身权利。其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基于无罪推定原则,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应不受非法侵犯。然而由于媒体错误报道、过度报道,经常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犯罪事件发生后,在法院审判之前,媒体常会披露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年龄和住所,甚至刊登其照片,此种报道方式显然违背无罪推定原则,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权及肖像权,不仅导致犯罪嫌疑人过早地被贴上犯人的“标签”,从侦查阶段起即遭受精神上的惩罚,亦

6、将造成未来宣告无罪者复归社会的困难。(二)公平审判权。基于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法官必须通过公平审理以厘清案情真相,在审理程序中不得有使人加深被告涉嫌犯罪印象的谈话或动作。任何受到刑事追诉之人,均应享有法庭公平审判之权,此乃《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笫14条显示的重要的司法人权之一。在侦查阶段,甚至尚未进入侦审程序之前,倘若放任媒体恣意对案件发表偏颇性报道或评论,不仅侵害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并极易误导犯罪受害人与一般民众先入为主,进而产半偏见。一旦事后检察机关及法院依据事实与法律作出侦查或判决结果,与媒体、民众的既定认知产生落差,便会引起民

7、众对司法公正性的质疑,势必损害司法部门的形象。尤有甚者,当媒体偏颇性报道或评论激起社会公众同仇敌烷地指责与谩骂,检察官及法官等司法人员在强大外在压力下,有时被迫作出不当判断,以迎合媒体与民众形成所谓舆论审判,被告接受公平审判的权利将不复存在。尽管媒体本身有一系列的规范作为节制,防止媒体以市场竞争为由,对重大刑案进行不择手段的釆访,然而各项规范对媒体仅是规范性的制约及注意性的指导,没有强制性约束力。因此在媒体自律无法有效达到要求之前,站在打击犯罪第一线的检、警双方都要严守“侦查不公开”原则。为贯彻“侦查不公开”原则,除期盼媒体自律之外,警察

8、机关应对执行犯罪侦查工作的警察工作人员加强教育,深植“侦查不公开”的理念,落实在实务工作中。(作者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曾任东森集团总管理室副总经理、三立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助兼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