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

ID:34291402

大小:4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3-04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1页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2页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3页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4页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2019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标准答案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针对“

2、争”,春秋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学派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不争”的思想。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把“不争”看作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推崇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从社会制度设计角度,如何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当时学者及统治者考虑的问题。其中,《老子》中关于“不争”的论述最具有代表性。老子《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提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和“无为”是互为表里的,“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的目标,“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

3、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与老子相仿,孔子也始终把“争”视为人们对一己之私利的无度追求,认为它是导致一切冲突、仇恨和社会动乱的祸根。他在《论语•里仁》中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为此,他提出以“义”制“利”。为了平息或消除对一己之私利的争夺,必须要建立起完备而合理的等级制度,以此作为分配社会利益和荣誉的标准,要求人们各安其位,各获其利。荀子则有着更为系统和完备的思考,一方面他把社会动乱的根源直指无度和无序的私利之“争”,另一方面则开出了以“礼”息“争”的药方,甚至认为“礼”的起源正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欲望,防止人们的争斗

4、。荀子所谓的“争则乱,乱则穷”可以说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识,也对中国后来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敏锐地看到了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争”,而且,他还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争”有着不同的特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在这里,“竞”“逐”和“争”是同义语。他还指出,人口的增长、耕地与财货的不足是当今“民争”的主要原因。为此,法家提出了“耕战”的治国理念,主张用“法”“术”和“势”钳制并消除这些恶性的“争”。我们看到,先秦各家学派均把“争”视为社会冲突与动乱的祸根,只不过在用以消除或缓解“争”的手段和

5、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如果说老子的“不争”思想指出了一条相对消极的进取之路,那么,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主张以积极的伦理和道德手段去制约甚至消除恶性的“争”所带来的危害,而法家的解决办法则更依赖权力主体的强制性。(摘编自王大庆《尚争与崇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代各家都提出“不争”的思想,对“不争”的阐述既关乎人的处世哲学,也着眼于当时社会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的现实需要。B.老子的“不争”并非一味消极退让,而是与“无为”互为表里,主张不妄为,不强争,以“不争”的姿态“争”,以获胜为

6、最终的目标。C.在如何消除或缓解“争”的问题上,儒家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是相对积极的,孔子强调以“义”制“利”,荀子则主张以“礼”息“争”。D.韩非子认为当时社会的“争”在于“气力”,他主张建立完备而合理的等级制度,以“法”“术”和“势”来钳制并消除恶性的“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在阐明各家“不争”思想的差异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增强了说理的权威性,又丰厚了文章的文化内涵。B.选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指出各派都提出“不争”思想,再列举各派具体主张,最后作简要总结,思路清晰。C.选文在分析同为儒家的孔子

7、与荀子的主张时,能够同中求异,通过类比论证阐明了荀子思想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可操作性。D.选文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分析了古代中国的“不争”思想,用词准确严密,深入浅出,议论条分缕析,从容不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德经》提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具有崇高美德的上古圣君贤臣在诸侯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B.“争则乱,乱则穷”道出了“争”的最终危害就是“穷”,这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统治者都要考虑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C.孔子把“争”视为人们对一己之私利的无度追求,主张依靠权力主体的强制性来节制人们的欲

8、望,使人们各安其位,各获其利。D.韩非子主张以“耕战”制止“民争”,虽然解决了人口增长和耕地与财货的紧张及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