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

ID:34252085

大小:56.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_第1页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_第2页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_第3页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_第4页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基于IPV6技术网络融合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2)12-0217-01摘要:本文从互联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引入了IPV6技术,为解决网络间的融合问题提出初步设想。关键词:互通同一性多播引言关于网络融合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想象:用手机遥控电视机,用彩电观赏网络上的影片,用电脑编辑手机通讯录、存储电视节目……这些貌似遥不可及的现代化的未来生活若要实现也并非不可能,就要依靠IPV6的强大智能威力。1.IPV6过渡演进的三个重要技术IPV6将使互联网成为一个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全球互联网络,但目前仍处于与IPV4并存和过渡的阶

2、段。IETF的NGtrans工作组已经设计了一系列从IPV4过渡到IPV6的工具,以满足不同网络的需要。其中三个重要的技术是:(1)混合协议机制。网络节点在同一个堆栈中执行IPV4和IPV6,共享大多数代码,对等使用优选的IPV6的路径,也称双协议栈技术。(2)地址翻译。帮助IPV6和IPV4节点间通信。(3)隧道技术。为IPV6子网的连接提供了便利的方法,使它可以穿过IPV4网络而达到另一个IPV6子网,IPV6数据包可以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1.融合的主要功能特点以下是网络融合控制的主要特点:(1)宽带多媒体:向用户提供声、像、图、文并茂同步集成的交互式的宽带业务

3、。(2)全球性服务: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了通信的全球化,下一代的网络服务要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功能。(3)无所不在:把互通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任何一件东西,在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你出了房门向电梯走去,现在没有网络融合的情况下,你走到那儿自己按一下电梯调度,而将来,通过一个传感器,当你走出房门的时候,你向电梯走去,这时他就告诉网络,网络开始调度电梯,当你走到电梯的时候,电梯已经到了;或者当你在家看电视时,有电话打进来,当你拿起电话的时候,电视的声音就自己静音了。2.IPV6主要技术特点(1)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网络整体的数据吞吐量,以适应大信息

4、量传输的需要,服务质量得到改善,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对各种多媒体信息根据紧急性和服务类别确定数据包和优先级,实现交互协同技术特性,更好地实现网络融合。(1)实现用户互通的同一性。目前一个人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终端,这些终端普遍都有上网功能,但这些终端的上网是互不相干的,通信的方式、内容也因终端而异。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实现通信的同一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以IPV6大量的地址资源和其它先进的性能做基础,完全可以实现通信的同一性。(2)IPV6最突出的就是解决了地址空间问题,恢复了原来因地址受限而失去了端到端的连接功能,采用多种接入方式

5、无缝互联的要求,即忽略蓝牙、无线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技术差异,使得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用户的连接所使用的业务不会中断,真正实现不间断的连接。为端到端的服务起到质量保证和安全性保证,为互联网的普及与深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3)解决目前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容量、质量、功能上,容量有带宽容量和地址容量,质量有DVS、安全性等。1.IPv6的工作方式IPv6工作方式淘汰了基于类的地址,采用单播地址、任意播地址和多播地址。(1)IPv6单播地址IPv6单播地址跟IPv4无类域间选路(CIDR)地址一样,都采用基于比特的屏蔽技术。单播数据包由它的对应于单个接口(NIC)的单个地

6、址标识,并进行点对点传输。(2)任意播地址一个IPv6任意播地址分配给一个以上的接口,而且这些接口通常在不同的节点上。任意播数据包只传输到最近的接口,并试图到达具有相同地址的其他接口。任意播地址从单播地址空间分配,因此在语法上不能跟单播地址区分。当一个单播地址分配给一个以上的接口时,则转化为任意播地址。如果给一个节点分配了任意播地址,则必须对此节点进行显式配置,使之明确本地是一个任意播节点。(1)多播地址多播地址与任意播地址一样,是一组节点的标识。但和任意播数据包不同的是,多播数据包传输到具有该地址的每个接口。1.仍需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网络融合,最重要的是实现业务层面的融

7、合,向用户提供统一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综合业务。这一点与“资源共享”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然而,下一代网络构架中的关键技术是软交换,但是纯粹在软交换技术以底层软交换为核心的NGN难以有效地实现应用共享、协同工作,达到业务层面的融合。软交换自身功能有以下不足:(1)业务的使用和业务的提供无法分离。(2)资源分配、路由、认证、计费能力比较弱,不能在更高层面上形成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3)开放性不够,互联互通还需要统一的协议或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软交换所处的层次比较低,只有把网格和软交换充分结合起来,在网络层实现控制与业务的分离,在“业务层”实现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