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预设

挑山工教学预设

ID:34245826

大小:48.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挑山工教学预设_第1页
挑山工教学预设_第2页
挑山工教学预设_第3页
挑山工教学预设_第4页
挑山工教学预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挑山工教学预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挑山工一、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3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

2、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

3、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4、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

5、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6、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7、。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