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20226
大小:6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4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知识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水稻是文山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水稻栽培面积在90万亩左右,在我州发生的病虫害主要种类有稻瘟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等。 一、稻瘟病(一)识别: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因此,有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区别。1.苗瘟 三叶期前,芽、芽鞘出现水渍状斑点,秧苗接近地面上的部位变黑,有灰色霉层。三叶期后在叶片上产生短纺锤形至梭形病斑,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
2、生有灰绿色的霉层。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瘟 三叶期后的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发生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1)急性型 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多而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型,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的灰色霉层。多在阴雨多湿,氮肥施过多,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发生。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条件不适转化成慢性型。(2)慢性型 最初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或褐色小点,以后形成梭形病斑,病斑褐色,中心灰白色,外有黄色晕圈,褐色环死线穿过病斑向两头延
3、伸。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色霉层。(3)褐点型 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多在抗病品种中下部叶片出现。条件适合时,有的会转化成慢性病斑。(4)白点型在气温很高的情况下,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或短梭形的白色小斑。条件适合时可以转成急性型。3.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杆节部弯曲或折断。 4.穗颈瘟初期在穗颈上出现小的淡褐色斑点,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5.谷粒瘟 发病早
4、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可以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二)防治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压低菌源数量情况下,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选育良种是根本,稻桩稻草要处理,施肥晒田应注意,连绵阴雨勤检查,急性病斑要标记,好药要数三环唑,抢晴施药莫迟疑。 化学防治:预防苗瘟,亩用75%三环唑2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叶瘟,在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时,亩用40%异稻瘟净150~200毫升,兑水40~60公斤喷雾;预防穗瘟,在孕穗末期至抽穗3~5%时施药,亩用75%三环唑20克,或20
5、%三环唑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如果前期已经出现过叶瘟,齐穗期再施一次。此外,防治稻瘟病还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福美双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白叶枯病 1、普通型 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在叶缘形成波纹状的病斑,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前缘有鲜嫩的黄绿色条状晕斑。根据侵染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中脉型和叶缘型。在湿度高、有露水时可以看到黄色菌落。 2、急性型 在多肥栽培,感病品种,温湿度适宜,连续阴雨,被水淹没,高温闷热时发生。病叶变灰绿色,叶向内卷曲成青枯状,象开水烫
6、过一样,很快干枯。 3、凋萎型 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本田返青期。心叶、心叶下面的一至二叶失水,叶卷曲,下垂呈凋萎状。(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是暗绿色的小斑点,后期成黄褐色,带湿润性的条斑,半透明,病区常常合并成斑块,在病斑上常有鱼子状菌脓。后期病斑愈合,叶片枯死。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均是细菌性病害,发病后比较难防治。防治上要科学合理用水用肥,防止串灌、漫灌,施跑马水,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增强植株抗病力。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要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其传播蔓延。 化学防治:秧
7、田期和分蘖末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20%叶枯唑600倍液喷雾;或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25克兑水6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也可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噻菌铜、辛菌胺醋酸盐、代森铵等药剂进行防治。(三)稻曲病 症状识别:病害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先在颖壳的合缘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体积比健谷大3~4倍,为墨绿色或橄榄色,表面平滑,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切开病粒,中心白色,其外围分为三层,外层为墨绿色或橄榄色,第二层橙黄色,第三层淡黄色。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8、 2、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摘除并销毁病粒。 3、改进施肥技术,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浅水勤灌,后期见干见湿。 4、化学防治:在水稻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