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90868
大小:7.19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3-03
《南方博云资金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Ei国家“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高性能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热场材料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承担单位: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主持部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系人:周鹏电话:0731-5990846项目申报时间:二〇〇八年四月高性能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热场材料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二00八年四月参加编制人员姓名职称蒋建纯教授崔先万高级工程师龙文彬高级工程师孙思刚高级工程师何振翔工程师胡静工程师施文剑经济师张弛工程师王菲菲技术员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公司设备单晶炉多功能真空炉固化炉剪板机卷板机数控车床湖南南方
2、搏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20硅单晶热场多晶硅保温筒发热体耐高温紧固件坩埚锅帮分体坩埚固化保温筒1项目简介一、项目意义和必要性1、产品和技术简介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采用自主开发的生产工艺,以自主开发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制造了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的相关关键设备(如大型真空化学气相沉积炉、大型高温石墨化炉、大型预抽真空充气炭化炉等),同时采用近、净成形(少无切削工艺)工艺制造碳/碳复合材料零件,具有先进、适用、经济、节能、环保等特点。公司以上述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为基础生产的热场系统,2006年11月通过工业性使用考核,各项指标均具备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产品已成功进
3、入国内市场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打破了进口产品一统国内市场的局面,而且各方反应良好。2008年3月产品通过了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硅晶体生长炉热场材料研制与开发科技成果鉴定》(鉴字[2008]第004号),从而奠定了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基础。2、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9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碳纤维产业技术工艺的进步,加强碳/碳复合材料产业在这一领域内对进口产品的替代,降低我国碳/碳复合材料对外依存度,提高我国碳纤维产业的整体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本项目为南方搏云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增强碳基体材料及其零部件和以此为基础的热场系统生产,其生产工艺,包括
4、坯体制造、浸渍、炭化、化学气相增密、高温处理、纯化、表面处理,和少无切削加工的(近、净成形)工艺均具备国际水平,不仅能有效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而且材料利用率高,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同时,项目研发设备、质量控制等也都汇集了国内碳/碳复合材料的先进技术。因此,其产业化建设将促进碳/碳复合材料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行业技术进步,从总体上增大我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的实力,扩大我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碳/碳复合材料产业的持续壮大。3、产业关联度分析碳/碳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是硅晶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碳/碳复合材料项目,将对本产业下游的电子通讯及太阳能等产业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同时项目
5、的主要工艺是用碳材料替代原来主要依靠进口的石墨材料,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我国石化产业和碳纤维产业等上游产业的有效发展;而且项目还将带动密切碳/碳复合工艺技术和相关高新技术的结合,有效地使单一技术的突破尽快地孵化为成熟配套的技术和工艺,向产业进行技术转移和辐射,有助于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的市场机制;最后项目也将有效促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94、市场分析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阴影日益增大,光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光伏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几何极数的增长,已在世界光伏产业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对碳/碳复合材料的需求巨增,其供应在近期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都将较为
6、紧缺:一方面目前全世界单晶硅产量近3万吨,国内产量仅5千吨,而国内需求达5万吨,市场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有大型硅晶体生长炉约2500台套,硅晶体生长炉的拥有量还在以年增长率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4000台套。另外,设备大型化步伐很快,目前国内大型硅晶体炉的炉腔直径1200mm;国际上大型设备所用坩埚直径就达到了1024mm,炉腔尺寸达到了1500mm。多晶硅浇铸炉500台套,到2010年将超过1000台。高纯多晶生产能力10000吨以上,到2010年,产能达到43500吨以上。高纯硅制造过程的反应炉、氢化炉等近300台。综合来看,当前国内碳/碳复合材料热场系统
7、的市场容量保守估计可达10亿元左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项目的技术基础1、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本项目成果碳/碳复合材料及热场系统是公司在中南大学主持的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国)计高技【1998】1817]《碳/碳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该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基础上,与中南大学联合9开发的新型碳/碳复合材料。已获六项国家发明专利(见附件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