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

ID:34183533

大小:9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4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_第1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_第2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_第3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_第4页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教育心理学论文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周 利 段 靓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存在许多助人冷漠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心理学研究方法调查身边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原因的认知,并提出解决策略,如媒体宣传,普及教育,法制保障等。关键词:大学生;助人冷漠;原因分析;1问题的提出社会上存在许多助人冷漠现象,如“老人菜场摔倒无人帮扶而死”,“天津司机搀扶老人反被告”,“杭州学生帮扶老人遭家长训斥”等,助人冷漠越来越成为

2、社会焦点问题。这种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漠视甚至仇视的现实状态,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觉。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心理学研究方法调查身边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原因的认知,并提出解决策略,如媒体宣传,普及教育,法制保障等。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于助人冷漠现象成因的看法,从而全面的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呼吁人们拒绝冷漠,传递温暖。2调查情况问卷见附录一。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46份,调查对象以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主,其他地区的网络问卷为辅。3数据统计与分析1.男生49.43%,女生50.57%,比例接近1:12.家庭所在

3、地:城镇33.52%,农村66.48%3.独生子女占19.32%,非独生子女80.68%4.当遇到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数据显示:遇到有人在大街上晕倒了,61.93%的人会选择拨打120或110对其帮助,32.39%的人会选择向周围人呼救;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正在偷东西,仅有14.77%的人不予理会,其他人会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一定援助。5.63.63%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事件很多和比较多,但当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境时71.02%的人会向陌生人求助,希望得到帮助。6.在多项原因调查中,选择比例最

4、高的三项为: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怕被讹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招惹是非;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学生认为别人有需要时却不帮助的原因如下图所示:7.大学生认为社会上存在助人冷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力;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如下图所示:8.大学生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有效办法主要有: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如图所示:4分析与思考4.1定义“冷漠”一词表示一种缺乏,特指情

5、感状况,即缺乏情感,无动于衷。助人冷漠是当事人面临陌生人需要救助的紧急情况时没有做出相应的施救行为的现象。如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跌倒,无人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死亡。保安说不是冷漠,怕承担责任。“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投机者得利、助人者“流血又流泪”。大学生救人英勇献身,却遭到无良捞尸者“挟尸要价”等。4.2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大学生在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境时人会向陌生人求助,希望得到帮助,同时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还是乐意提供帮助。但是他们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事件比较多,原因包括社会道

6、德低下,人们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招惹是非;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乐于助人精神的倡导不够;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怕被讹诈;从众心理,大家都不管我也不管等等。大学生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有效办法主要有: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4.3思考从心理学角度,对助人冷漠现象有以下五种解释:(1)责任扩散效应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

7、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从而对利他动机的形成促退作用。如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在一般情况下,当他人表现消极时,则会抑制

8、另一些人利他行为的产生;当他人表现积极时,则会加强另一些人的利他动机和行为。(3)去个体化去个体化是社会心理学家由费思廷格(Festinger)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介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