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读图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读图练习1・读“中国局部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属丁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是;o°c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均填字)⑵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为,西侧的地形为。(3)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图中④所在省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是否合适,请说明原因。(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自是,填河段);原因是O2•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四大地理区域:A、,B、,C、,D、o(2)省级行政区划:E,F,G,H,I(3)河流及
2、临海:a,b,c,d,efo(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②,⑥,⑦・(2)图中代号为⑤的是山脉既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也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其南侧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3)图中③为藏高原.<4)高原面积辽阔,能够“开着汽车追黄羊”的高原在图中代号为,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的平原在图中代号为・4•读中国地图和四个地区气温
3、降水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上图中,A省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的地区。是我国【严重的地区。(2)B省的简称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在该省的该地区(3)山脉C是我国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C西侧的地形区是(1)下图是我国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A、B、C、D分别代表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区域,下列排列正确的是①丁、丙、乙、i47B甲②丁、乙、I4TUMJPD甲、丙③丙、丁、乙、甲④甲、丁、丙、乙(2)下列是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o①甲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②乙地区地表植被由
4、西向东有“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啲景观。③丁地区盛产玉米、大豆、小麦和甜菜。④丙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5•读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答下列问题。(9分)比倒尺1:400力O40(*(1)图中的比例尺有种表示方式。(2)北京在天津的方向,你判断的方法是o(3)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地图比例尺小,—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粗略,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详细地图包容的范围大地图包容的范围小。6•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1)写出省级行政区A(全称),F(简称),G(行政中心)-(2)写出
5、山脉B,河流C,这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3)写出邻国D。(4)图中虚线E是线,该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是,-,(全称)。(5)写出我国的地形单元H盆地,I原,盆地。(6)全部位于热带的省级行政区K(全称)。(7)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约为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7•读四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f主成下列问题。(10分)6()0400200(D評c③014710月份14诂10月份(1)四幅图中,位于热带的有亚热带的有(2)①图所示的气候类型位于半球■降水集中在季■是典型的气候。(3)②
6、图属于气候。(4)③图所示气候终年是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附近。(1)请你说出一个既符合图④气候类型又位于我国的城市:o&读下列地图,答下列问题。(20分)(1)大洲:®⑥大洋:AB(2)①洲和②洲之间的分界线是A和C之间的分界线是③洲和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度最高的大洲(全填序号)•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和(填名称)。(4)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大陆。(填主要的大陆)(5)由图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洲和洲。(6)终年没有阳光直射的洲是洲和洲。(
7、7)①②⑤⑥共同面临的大洋是■C.B、D所包围的大洲是9•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1noooooo答侖甌10米(1)龙岭与云岭的图上直线距离为3.5厘米,两岭之间的实地距离为(2)图中a、b、c、d是山脊还是山谷?山脊,山谷。(3)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形?甲;乙。(4)若d处有一小河,则该河的流向大致是(5)A点在B点的方向。(6)龙岭与云岭的相对高度是。(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2)B点的海拔高度为米,B点比C点高米。(3)D点在B点的方向。E、C间图上相距4厘米,
8、实地距离约为千米。(4)随着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多,有人建议把图示地区开垦为耕地。你是否赞成该建议?请说明理由。11•阅读“中国地形剖面图J回答下列问题。(11分)橫断山脉90:1四川盆地:巴(X)mo110°12(尸大陆架MX»44KM2000海平五%。(东经)(1)该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状分布。(2)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o(3)图中青藏高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请写出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两种珍稀野生动物和⑷图中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有“”之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