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68633
大小:69.1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海绵城市调研报告2500字_纺织轻工业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烟台南山学院海绵城市设计及施工调研分析报告姓名:张德贺所在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所学专业:环境设计班级:环境设计1303班学号:201309241008指导教师:张晓敏完成时间:2016年9月第1章绪论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由于偏重于地上的建设而忽视地下的规划建设,又国内的排水设计标准偏低(一•般只有广3年),从而导致城市出现内涝的现象。在2013年一年内就出现了234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占到全国总城市35.4%)受灾,伤亡人口达到5000万,带来了和当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传统”的规划设计以及
2、建设在而对现今城市发展己经显出他的不足性和过时性,同时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I何水的利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水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记提出:要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住建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屮明确提出“……,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海绵城市的提出,不仅解决内涝和利用水资源的问题,他会让我们的城市重新回归然,顺应自然生态,让城市在今后会变的更生态化和环境友好化。第2章项目概况2.1
3、海绵城市的概念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口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莆水、渗水、净水,需要吋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屮,应统筹口然降水、地表水和地卜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2.2海绵城市的基础建设海绵城市
4、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儿方面,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冇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冇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而积比
5、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冇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來应对超过I対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I対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
6、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2.3海绵城市国内外研究现状海绵型城市是一种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出发的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美国的城市雨水利用经历了从排斥雨水到利用雨水、从重视水量管理到重视水质管理、从侧重末端管理到重视源头管理、从注重工程措施到兼重非工程措施等不同发展阶段,最终突出冋归自然、提高城市的天然入渗能力。相较之下,我国海绵型城市建设采用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模式,比较
7、注重工程性措施,但配套的非工程性措施不到位,同时深受“迟发展效应”的影响。海绵型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突破,背后更是亲近自然、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之践行,需要全社会民众提高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2.4海绵城市的案例分析2.4.1项目概况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七街东西走向,南靠凉水河,道路全长约1.7k宽度为34m(不含道路两侧绿地)。2.4.2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口标道路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85%(设计降南量大于33.6mm),可实3年一遇重现期下
8、道路雨水经调蓄后安全排放。2.4.3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方案由于西侧路段周围无建设项H,地下市政雨水排水管线不承担客水转输任务,因此木段道路地下无市政雨水管线,依靠道路横断面竖向设计及生物滞留带、植草沟、透水砖铺装实现道路径流调蓄与排放。无市政管线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如图F4-13所示。800040003000.20005500机动车道生物滞留带非机动车道透水步行道植草沟(接凉水河)道路中线生物滞留带进水口生物滞留带出水口盖板排水椚图F4-13无市政管线路段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案南红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