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

ID:34157153

大小:56.7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_第1页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_第2页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_第3页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_第4页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探究综述[摘要]镁铁质微粒包体广泛存在于花岗岩类岩石中,对于研究花岗岩的成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的关系以及探讨其可能的成因模式。[关键字]镁铁质微粒包体寄主岩成因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46[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3-79-11引言镁铁质微粒包体,又称为镁铁质岩浆包体,或者镁铁质微粒花岗岩类包体,是花岗岩类侵入体中最丰富的包体类型。Hutton在1795年就注意到苏格兰花岗岩中的暗色微粒岩石包体,并将其作

2、为花岗岩岩浆成因的一个证据。而最早对火成岩中包体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是法国学者AlfredLacroix(1893)LesEnclavesdesRochesVolcaniques。Didier(1973)GranitesandTheirEnclavesDidierandBarbarin(1991)的EnclavesandGranitePetrology两部专著可以认为是后来关于火成岩(主要是花岗岩)中包体研究最系统的文献。对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暗色微粒岩石包体是基性岩浆与

3、酸性岩浆混合作用过程的产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包体是地壳岩石发生深熔作用而产生花岗岩浆后残留下来的难熔的偏基性残余物。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影响到壳幔相互作用以及花岗岩的成因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2镁铁质微粒包体的主要特征(1)镁铁质微粒包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岩浆结构,是岩浆结晶的产物。(2)包体大小变化较大,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到几米直径。最常见的形状为椭圆状、椭球状、不规则状、斑块(点)状、拉长状等。(3)在多数情况下,包体是分散地分布的,但有时却成群(inswarms)分布。有多成因包体群(如

4、捕虏体+富云母包体+MME),也有单成因包体群。后者常分布在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地。(4)包体通常为微粒-细粒,小于1mm,有的也可达到2-3mm以上,但总是小于其寄主花岗岩。颜色也比比寄主岩深。(5)MMM型包体在I型和S型花岗岩中均可见到;在正长岩或霞石正长岩岩体中也有出露。其岩性与侵入体的围岩没有联系,其分布数量与距离岩体接触带的远近也没有关系。(6)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结构为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镜下可见斜长石呈自形一半自形柱状,也有部分呈粒状,聚片双晶发育,辉石矿物呈粒状充填其中,黑石母呈板状且生长受到

5、其它矿物的限制,边缘成港湾状,早期晶出的长石被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交代,边缘为不规则状,部分长石成为暗色矿物的包裹晶,见针状磷灰石插在其它矿物之间。(1)定向的拉长透镜状MME包体在寄主岩体边部发育,表示出原生流动线理方向。3包体与寄主岩石的关系(1)包体与寄主岩石的成分交换多数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在成分、色率、组构、呈弱过渡关系,界线模糊。宏观上镁铁质微粒包体中经常混入寄主岩石中的钾长石巨晶,斑晶约1〜2cm,其粒度较MME中的正常矿物粒度大1个甚至几个数量级。包体中可看到长石斑晶在其内部定向排列或被

6、圆化,或被基性矿物充填于其中的现象,暗色矿物如角闪石、黑云母粒度明显由主岩向包体逐渐减小,在过渡区域内尚有少量石英存在,但在镁铁质微粒包体核心区几乎没有石英存在。即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间不仅界线模糊,而且存在着成分交换。因此,镁铁质微粒包体是半塑性状态一塑性状态的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混合形成的。(2)包体与寄主岩的接触关系镁铁质微粒包体与寄主岩之间大多数为截然接触关系。包体与寄主岩接触处有时可见很细的暗色冷凝边,宽度一般数毫米到2cm,这是因为两种混合的岩浆具有不同的初始温度和流变学性质所导致的。冷凝

7、边的有无及冷凝边的宽度都取决于两种岩浆热状态的差异程度。这种截然的接触界限限制了两种岩浆的混合、化学交换等,基本使包体的成分得到了保留。如果两种岩浆混合时热反差度不太大,则镁铁质微粒包体的粒度比寄主岩的粗,与寄主岩呈渐变接触关系。4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定向包体的产状与边界走向基本平行,并与区域主构造线一致,有可能是岩浆流动过程中受到围岩限制或区域构造共同作用形成的。岩体中心地带,包体大部分南倾,可能是受岩浆流动方向及其流体压力的作用造成的。还有一些镁铁质微粒包体产状极其紊乱,可能与岩浆作用过程中局部对流作用

8、有关。总之,镁铁质微粒包体是其基性岩浆在塑性状态下运移及就位时,受围岩限制、区域构造作用、流体压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包体的定向也进一步说明了其形成与区域性的深大断裂有关。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定向分布代表了大构造的方向。5包体成因模式探讨对于镁铁质微粒包体的成因解释一直存在争论,本文重点介绍一种镁铁质微粒包体成因的三阶段模式。(1)基性岩浆注人阶段在此阶段,比酸性岩浆温度高、粘度低的基性岩浆注入到酸性岩浆。在未达到热平衡和粘度相近之前,基性岩浆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