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52485
大小:31.3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前试题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前试题和答案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第1题《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报道的是我国第几枚运载火箭发射时的情景()A.第一枚B.第二枚C.第三枚D.第五枚【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分第2题《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一文中的阿西和亚妮的身份是()A.两只小熊猫B.两只小狗C.两位知名画家D.两个小朋友【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
2、1分第3题《记鲁迅》的作者是()A.斯诺B.史沫特莱C.爱伦堡D.比昂尼克【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第4题穆青笔下的劳动英雄赵占魁写于()A.二十世纪七十年代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D.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分第5题报道“水门事件”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来自哪一家新闻机构()A.《纽约时报》B.《华盛顿邮报》C.《新闻周刊》D.美联社【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第6题作者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件、现象和问题等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以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的写作手法
3、是()A.叙述B.说明C.议论D.抒情【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第7题《经济学家赶集》一文中的经济学家是()A.吴敬琏B.历以宁C.薛兆丰D.薛暮桥【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分第8题《春夜》这篇特写主要表现的是()A.人物B.景物C.场面D.事件【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分第9题下列成功运用人物对话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新闻是()A.《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B.《抢菜记》C.《小城风光更迷人》D.《从邮局看变化》【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分第10题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不列颠尼亚”是指()A.港口名字
4、B.港督别名C.英国皇家游轮名D.港督专用轿车名【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第11题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称作()A.软新闻B.硬新闻C.特稿D.电讯【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第12题对重大事件或正在发展进行的事件而作的追踪报道,称为()A.调查性报道B.解释性报道C.特稿D.连续报道【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分第13题《世界最佳急诊室》中的急诊室主要收治()A.癌症病人B.心脏病病人C.意外创伤病人D.酗酒过量的人【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第14题《师魂》一文中所写的田沛发老师,来自
5、()A.贵州省B.广东省C.四川省D.广西自治区【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分第15题采用点面结合、尾笔点睛、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的新闻作品是哪一篇()A.《京郊出现“科学热”》B.《滦河水向天津奔来》C.《抢菜记》D.《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第1题《“飞天”凌空》一文的写作特点有()A.落笔集中B.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C.比喻、拟人
6、的修辞手法调动读者的想像力D.口语入文E.议论精当【正确答案】ABC 本题分数2分第2题下列作品中,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的有()A.《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B.《“老报童”罗伊去世了》C.《日本签字投降》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正确答案】ACE 本题分数2分第3题以下哪些诗句、对联是孔繁森生前用来自勉的()A.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B.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C.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E.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
7、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正确答案】ABC 本题分数2分第4题《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这组连续报道,分篇报道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回收全过程,这个过程由下列哪些阶段组成()A.发射B.高空飞行C.落海D.打捞E.改进【正确答案】ABCD 本题分数2分第5题以下新闻作品中,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有()A.《“一厘钱”精神》B.《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C.《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D.《中原我军占领南阳》E.《桌上的表》【正确答案】BCD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
8、,共24分)第1题简析《京郊出现“科学热”》的报道角度。 【正确答案】农村出现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已不是什么新颖的报道题材。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通过水稻专家一周的工作记录,反映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角度的选择,赋予了这则寻常新闻以新意,主体部分摘录廉教授一周的工作记录,使读者感到事实确凿、可信,用事实说话,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