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ID:34138873

大小:1.79 MB

页数:165页

时间:2019-03-04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125专业代码020101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姓名张潇尹专业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所属学院经济学院指导教师王森教授二〇一五年六月十日UniversityCode10125MajorCode020101Shanx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DissertationforDoctoralDegreeTitleAStudyontheEconomicDevelopmentModelofResource-basedR

2、egionsAccordingtoEcologicalEconomicsNameZhangXiaoyinMajorPoliticalEconomyResearchOrientationTheoryandPolicyofEconomicDevelopmentSchoolCollegeofEconomicsSupervisorProf.WangSenJune10th,2015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3、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

4、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资源型区域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来源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型区域主要依赖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投入作为发展动力。经历了长期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促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协调发展,是资源型区域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生态经济学作为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为研究生态与经济

5、之间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资源型区域如何从传统的、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转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文章运用经济发展理论及生态经济系统相关理论,采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资源型区域发展难题的形成根源及破解思路,并提出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即减物质共生模式。接着对减物质共生模式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提出推动其运行的对策建议,并构建了三维系统评价方法及相应指标体系,可用于对减物质共生模

6、式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理论分析表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形成的双向熵增造成了生态系统混乱,并反作用于经济系统成为其阻碍。本文提出通过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作为改变资源型区域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切入点,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2)资源型区域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构建以减物质化为基础的产业共生网络。减物质化和产业共生均为提高生态经济效率的有效路径,但两者又存在区别:减物质化侧重从生产源头控制资源初始投入量,产业共生网络则关注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既要

7、增加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要控制资源开采量,因此应该将减物质化与产业共生进行有机结合。(3)构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即减物质共生模式,使企业、产业及区域之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呈现一种层层递进、相互耦合的关系。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减物质共生模式的优势在于形成了多层次补偿机制和物质能量循环管理。(4)技术水平、资源结构和自然资本价格通过影响资源使用效率和资源投入量进而影响减物质化1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效率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实现,核心产业选择、生态产业链构建和信息网络支持系统则是构建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

8、因素。针对具体影响因素,提出在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发挥创新的主体作用来推动技术进步、通过资源税改革规范资源价格、强化教育培训优化资源结构、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以及发挥社会服务组织的协助功能等对策建议,来推动减物质共生模式的运行。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将生态经济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与熵理论相结合应用于分析资源型区域的发展问题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把资源型区域视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在对经济发展难题形成根源及破解思路的分析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