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27255
大小:94.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节能墙体空心砌块热阻特性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卷第"期南京工业大学学报0789!"*79"!##$年%月&’()*+,’-*+*&.*/(*.01)2.34’-3156*’,’/42:;9!##$"""""""""""""""""""""""""""""""""""""""""""""""""""""""""""""""节能墙体空心砌块热阻特性的研究栾伟<,何嘉鹏!,杜垲<(<9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江苏南京!<##%=;!>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江苏南京!<###%)摘要: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新型节能墙体砌块的三维温度场,将空气间层的热阻以导热、对流、辐射$种形式一一进行了计算,得到间层的热阻。进而采用电算法求出
2、砌块的热阻,使得计算结果能精确地反映墙体砌块的热工性能。关键词:节能墙体;热阻;空气间层;热工性能!中图分类号:3?
3、空气间层的传热过程与均质材料层不同,均质受关注,成为建房的主要材料之一。此外,在《居住材料层内是纯导热方式传递热量,往往按照一维问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建筑围护结构题解决。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种传的保温节能提出节能"#C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节热方式都明显存在,其传热过程基本都属于有限空能墙体空心砌块的热工性能是很有意义的。间内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而将全部换热量错误地认为以导热方<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式进行,必然会使得热阻计算值偏大,因而认为全部热量以导热形式进行,则使得导热热阻!H偏大,而目前,空心砌块热工性能的计算普遍采用《民用在实
4、际的传热过程中,辐射换热的热阻值很小,辐射建筑热工规范》中所规定的方法计算平均热阻。但换热却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实验测试值比计算值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空气间层当量导热系偏小的主要原因。数的确定、修正系数的求取等。以修正系数的表<传统计算与测试结果比较!!求取为例:对于一般的空气间层,当间层厚度超过3HI8:<3J:K7D;HLMN7OI:PQ::OPLHRMPM7OH8KH8KS8HPM7OHORP:NPL:NS8P@#DD时,《规范》规定间层热阻为定值热阻(FD!·?FG)#>5、DD计算值【<】测试值【!】FC则出现了问题。现以<%#DD单排孔砌块为例来说明。该类砌块的空气间层厚度约为<$"DD,以该值#>=#!%#T%##>$"@#>@查表可得值为#>%=;其热阻方面的有效作用只相一排孔<>"#!%#T%##><%E#><$<"<>$!!%#T%##>"$!#>!=A%%>!!值为#>E=。对于两个相差甚远的值,取哪个值比两排孔#>$!!%#T"=#>A$@#>$$!$!较合理,《规范》未有明确规定。对于空气间层的传!收稿日期:!##$U#!U!@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7>V6、&!####5·?);.采用的空心砌块基本属7、于此类型。间层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的空气边界层厚度,界面之间的为空心砌块的宽度,5;.&、.#为空气间层的宽度,5;/为空心砌块的高度,5;0为空心砌块与环境的辐射换热强度同样影响间层的热阻,空气间层的热阻与间层厚度并不是按比例增长,这是空气间层所热交换量,=;,为空心砌块的厚度,5;,&、,#、,%为空心间层的厚度,5;固有的隔热特性。因为一般建筑材料的热转移是靠[%]采用有限差分法可以求出砌块的温度场。弹性波的作用进行的,而空气层的热
5、DD计算值【<】测试值【!】FC则出现了问题。现以<%#DD单排孔砌块为例来说明。该类砌块的空气间层厚度约为<$"DD,以该值#>=#!%#T%##>$"@#>@查表可得值为#>%=;其热阻方面的有效作用只相一排孔<>"#!%#T%##><%E#><$<"<>$!!%#T%##>"$!#>!=A%%>!!值为#>E=。对于两个相差甚远的值,取哪个值比两排孔#>$!!%#T"=#>A$@#>$$!$!较合理,《规范》未有明确规定。对于空气间层的传!收稿日期:!##$U#!U!@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7>V
6、&!####5·?);.采用的空心砌块基本属
7、于此类型。间层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的空气边界层厚度,界面之间的为空心砌块的宽度,5;.&、.#为空气间层的宽度,5;/为空心砌块的高度,5;0为空心砌块与环境的辐射换热强度同样影响间层的热阻,空气间层的热阻与间层厚度并不是按比例增长,这是空气间层所热交换量,=;,为空心砌块的厚度,5;,&、,#、,%为空心间层的厚度,5;固有的隔热特性。因为一般建筑材料的热转移是靠[%]采用有限差分法可以求出砌块的温度场。弹性波的作用进行的,而空气层的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