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

ID:34125761

大小:1.19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3-03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_第1页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_第2页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_第3页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_第4页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地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章导论中国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室2001年接受联合国的研究课题,编制了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以1995年为基数100,至2002年这一数字已经降为78,下降22%,说明相对于进口,中国很多商品出口盈利能力下降。事实上部分商品甚至陷入了出口越多、获益越少的出口贫困增长怪圈。这些问题反映出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贸易条件的恶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诸多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很多,日本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较大,但是研究这方面的文章不多,统计资料也相当有限。笔者认为研究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

2、贸易条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对历年中日贸易作一次独特角度的审视,得出中肯的观点,从而为两国贸易建言献策,希望能够对改善中国贸易条件有所帮助,对改善中日贸易现状有所帮助。1.2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研究重点是中日贸易发展及其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对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综合。本文选题偏向实践内容,但由于缺乏中日贸易条件研究的相关参考资料,不断搜集和积累资料成为笔者写作的必经之路。通过对众多书籍和文献的筛选,笔者逐渐理出一条思路,对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其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的分析结论。这是本文的研究思路。

3、分析中日贸易发展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牵涉到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主要对认为最重要的影响贸易条件的中日贸易特点方面进行主要研究,这是本文的一个探索和尝试。1.3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本文的研究中心是中国对日贸易条件的变动状况和影响因素,所有的内容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为了论证方便和避免产生一些误解,先提出一点假设:2第1章导论除特别指出外,本文所提到的“贸易条件”仅指价格贸易条件(尤其是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只针对价格贸易条件)。总体上本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介绍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提出你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是

4、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是有关贸易条件的理论综述,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这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行分析的依据。第三章是中国对日贸易条件变化概况,得出中国对日贸易条件趋于下降的基本结论,同时用具体数据说明中国对日贸易条件的总体变动状况。第四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中国对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得出贸易政策相关方面、经济增长的特点、贸易结构的特点、长期汇率扭曲、日本对华投资企业特点等是影响中国对日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第五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对日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应从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上寻找思路:调整对日贸易政策、建立合理

5、的关税结构、引导日资流向、优化贸易结构、实行竞争优势战略、调整汇率政策。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并展望中日贸易发展前景。3第2章有关贸易条件的理论综述2.1贸易条件传统理论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比较。常见的贸易条件指数有四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衡量一国贸易利益的变化情况。价格贸易条件(NetBarterTermsofTrade,NBTr=Px/Pm)有时也叫商品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m之比,表示出口一个单位价值商品能获得多少

6、单位价值进口商品。一般所说的贸易条件都是指的价格贸易条件。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一国从进口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如果指数大于100,则表示贸易条件改善。如果指数小于100,则表示贸易条件恶化。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化分工与交换的最基本的理论就是比较优势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在《国富论》中最早阐述贸易互利性原理,认为各国按生产率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最根本途径,各国应出口本国生产成本低的商品以换取进口本国生产成本高的商品,取得绝对利益。这就是绝对成本理论。然而,亚当·斯密无法解释事实上存

7、在的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与所有产品都处于劣势的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对此问题,李嘉图(DavidRicardo,1817)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指出各国可以采取集中资本和劳动生产并出口“两优取其重”或“两劣取其轻”的商品,这样可以增加产品总量,节约劳动和资本,形成互利的国际贸易格局。后来,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H一0Theory,1933)进一步完善了李嘉图的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的贸易模式合乎比较利益原则,通过商品交换两国均可获益。然而,李嘉图等人只是从生产成本即供给角度论证其学说,并没有说明国际交换比

8、例究竟应如何确定以及贸易利益应如何分配。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李嘉图4第2章有关贸易条件的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