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13386
大小:7.42 MB
页数:224页
时间:2019-03-03
《苗疆边缘地带苗族族群性的维系与流变————重庆秀山半沟村苗族的个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号10524学号10911109分类号030401密级博士学位论文“苗疆”边缘地带苗族族群性的维系与流变————重庆秀山半沟村苗族的个案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向轼培养单位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导师姓名及职称雷振扬教授学科专业民族学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论文提交日期2012年5月学校代号:10524学号:10911109密级: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苗疆”边缘地带苗族族群性的维系与流变——重庆秀山半沟村苗族的个案研究学位申请人姓名:向轼导师姓名及职称:雷振扬教授培养单位: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业名称:民族学论文提交日
2、期:2012年5月论文答辩日期:2012年6月答辩委员会主席:OntheEthnicitySustainmentandChangesoftheMiaoPeopleintheLivingAreaoftheMiaoandOtherEthnicGroups——withtheCaseofXiushanBangouVillageintheChongqingMunicipalityByXiangShiM.S.(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2006Adissertationsubmi
3、ttedinpartialsatisfaction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DoctorofLawinEthnologyintheGraduateSchoo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SupervisorProfessorLeiZhenyangMay,2012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4、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
5、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图1:严如熤《苗防备览》所示半沟村位置(资料来源:[清]严如煜著《苗防备览》第一卷:舆图)图2:现代行政区划中的半沟村中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族群性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并包含在族群文化中的将自身视为或被他人视为某一群体组成部分的特征。族群性具有原生或天赋品性,但族群认同却可以由历史经验模塑,因而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具有相对稳定和可变的特点。本文采用民族志方法,考察了苗疆边缘的一个苗族村(重庆秀山半沟村),从族群记忆、地缘和血缘、通婚圈、苗语使用、传统
6、文化和象征符号、国家意识与族群心理等六个方面,对其族群性进行了剖析。通过对这个苗族村寨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苗族族群性的维系有其内在的机制和纽带,也因住地迁徙、政治经济环境变迁,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族群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改变其具体内容和社会功能。在族群记忆层面上。半沟苗族的族群记忆内容包括族群来源(族群神话、祖居地印象、迁徙历程)、历史遭遇(英雄记忆、族群偏见和歧视、)苦难记忆(阶级压迫和剥削、族群间的不平等)等方面。这些历史记忆中,对祖居地的美好向往、对族群英雄的由衷夸赞,给半沟苗族带来愉悦,也极大地激
7、发了他们的族群自豪感。但这些远远不是半沟苗族历史记忆的主题。充斥在半沟苗民头脑中更多的是带着耻辱和血泪的记忆,是关于困难深重的“过去”所拥有的痛彻心扉的感受,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更多的是“集体受难者”意识,这种意识是族群精神不朽感的源泉之一,也是半沟苗族一直稳定传承下来的族群精神固化剂。在地缘和血缘层面上。半沟苗族聚族而居,是一个以族亲和姻亲纽带编织的共同体。男性起着凝固整个家族的作用,女性像是横向异性家支和纵向同姓家族两条链条上的千千结,把男性主宰的苗族世界链接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使得迁徙至此的苗民社会组织向内更加紧实,向
8、外则逐渐扩张和壮大。在通婚圈层面上。半沟传统苗族社会建立在族内通婚的基础上,他们的婚恋也是顺应苗族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文化系统。族内通婚圈又建立在本族节日圈、集市圈和亲友圈的基础上,因而更加促成他们社会结构的牢固,这也是半沟苗民在动乱年代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二十世纪末期,随着半沟苗民内部思想观念、社会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