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

ID:34102968

大小:59.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_第1页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_第2页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_第3页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_第4页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保障法治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基础。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有关问题请教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罗昌平。记者:与过去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相比,十八大报告中的表述中加入了“法治保障”,如何理解这一表述?罗昌平:明确提出“法治保障”具有十分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把握和高度重视,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

2、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力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社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要实现这目标的关键在于进行制度建设。而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最有效的制度规则就是法治。当今社会是利益多元化时代,要调解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也必须强调法治。当前,我国社会大局稳定,社会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复杂,社会管理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行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亟需改进和加强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问题,建立一个民主、文明、公正、和谐的法治社会,这也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目标。所以,

3、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只有充分发挥法治保障的作用,立法先行,才能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记者:您能具体谈一下,为什么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法治化吗?罗昌平:第一,法治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治理模式。历史和学术研究证明,现代社会的治理,必须要与老百姓的内心认同结合起来,取得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而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内心高度认同的治理方式,只能是法治的方式。只有法治,才能成为长久凝聚社会团结力量的最大精神纽带。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从人治迈向法治的历史,实行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优选择。在法治成为全球多数国家的主要

4、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下,在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在民众逐渐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对于社会的治理必须并且也只能够通过法治的方式而不是其他任何方式来完成。虽然法治不是万能的,但由于法治始终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连,因此它是目前人类社会能够找到的一种最可行的治国方略。第二,法治保障是社会管理的制度性前提和重要保障。前面我们讲了社会管理的核心目标,而这一目标正是法治的自身禀赋和固有功能。法治意味着一个社会基本实现了理性、公平、正义、自由等基本法律价值。“法治保障”在建立社会管理体制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和事项,是贯穿于社

5、会管理整个过程的,是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并行存在的。并且,“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都需要在法治轨道上来运行才能做到和谐有序。所以"法治保障”是基础性的,为社会管理创造一个制度性的前提条件。“法治保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管理整个过程的置入性影响。首先,规范立法,使将制度层面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的立法活动在法治的框架中进行,这是预防性保障。其次,规范行为,使党领导下的社会管理行为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过程性保障。另外,惩戒破坏和严重干扰社会管理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以保障社会管理

6、的活动正常有序运行,这是强制性保障。第三,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中国传统社会主要是一个宗法等级社会,是一个主要依靠德治、礼治来治理的人治社会,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主要依靠的是传统力量。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虽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社会治理总体上来看是一种人治的治理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长期依靠政策来对社会进行管理。直到党的十五大,中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它写入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近年来,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局的高度,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又一次创新。在法治社会中,解决纠纷的最主要途径应当是法律手段。但是由于我们社会成员中不少人缺乏法治意识,表现为官员不依法办事、民众不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权,以致社会矛盾趋于激化,维稳成本增高。在这种法治不彰的情况下,为了维稳、化解矛盾,有关部门也越来越多地倚重能及时反映较少程序,看似比较直接解决问题的信访制度。但一旦形成"信访不信法”的共识之后,规模庞大的上访族对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又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离开法治轨道的社会管理,必然会陷入人治窠臼、陷入社会混乱和无序,最终会破坏法治建设的大目标,破

8、坏社会的有序管理。第四,法治的现实性和地域差异性符合当今中国实际。法治建设本身是一个与现实不断碰撞、深化、渐进的复杂而缓慢过程。因此,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