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

ID:34101482

大小:63.1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3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_第1页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_第2页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_第3页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_第4页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探究(1•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九寨沟623402)摘要:高峰期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景区管理者通过分流调度资源的合理分配,引导控制游客在景区的分布,使景区各景点负荷均衡,而高峰期景区的分流资源通常无法满足景点游客的需求。本文根据景区分流资源的特性,统一确定了景区的分流能力,构建了景区景点需求与调度资源的引力分流调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流调度算法,并以九寨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该算法在优先满足需

2、求景点的负荷均衡的同时,考虑了游客因等待产生的满意度惩罚。算法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景点与资源点的引力测度值,并以测度值为依据,按景点负荷降序对分流资源进行匹配调度,确保负荷率高的景点优先获得与之匹配度高的分流资源。由选取的九寨沟实证景点分析表明,以景点与资源点引力测度为依据进行调度,比目前单独以景点人数、资源距离或资源分流能力为调度依据更有效。本文的研究将为旅游管理决策者和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关键词:高峰期;调度;游客分流;时空负荷;引力模型收稿日期:2012-09-29;修订日期:2013-

3、10-081999年,国务院修订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引发全国假日旅游热潮,使长假成为全年旅游的髙峰期,形成旅游“黄金周”。据统计,全国游客人数随着“黄金周”逐年增长ol999年国庆节全国游客人数为4000万人次,2009年达到22800万人次,10年增长超过5倍。总体来看,“黄金周”旅游高峰期多在长假中期,时间短、爆发力强、游客集中度高。如九寨沟,最佳日容量为1.8万人,而2012年国庆“黄金周”实际单日峰值超过5万,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物遭践踏及土壤结构被破坏(颜磊,

4、等,2009)o游客规模的扩大导致景区负荷过载,已经使景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景区游客的分流资源有限,特别是在旅游高峰期,分流调度资源往往供不应求,如果调度资源分流能力不能与游客需求相匹配,游客将在某一景点过度集中滞留,导致景区的生态环境因长期超载而受到破坏,也会使游客满意度下降。针对景区旅游高峰不同的形成原因,很多学者研究了时间分流(王兴斌,2002;李幼常,2006)、客源分流、信息分流(魏遐,吴必虎,2000)、价格分流(Anna,2000;谢朝武,郑向敏,2001)和景区容

5、量控制(Bull,1995)等模式来防止景区旅游客流高峰的形成,从而减轻对旅游生态环境的破坏。然而景区旅游高峰仍然存在,且正严重威胁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高峰期景区内部游客的拥挤,景区需要对各景点游客数量进行监控、调度。一些学者建议采用内部分流措施来缓解景区内局部景点的旅游饱和与超载压力(郭静,张树夫,2003;张进福,黄福才,2009;邱厌庆,等,2010;冯刚,2011;刘柱胜,2012)。通过对景区高峰期游客管理模式的研究可知,针对景区景点的需求,分配游客分流调度资源满足一定的规则:需求景点的

6、负荷率越高、距分流调度资源点的时空距离越短,预分配资源点的分流能力越大,景点对分流资源的需求越应优先得到满足。将需求景点负荷、资源点分流能力视为万有引力模型中的质量,需求景点与资源点之间的时空距离视为万有引力模型中的质心距离,引力的大小表示需求与资源的匹配度。可见,万有引力模型不仅在结构上与景区游客分流资源配置规则具有相似性,并且能解释需求景点与资源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在万有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创新地对分流资源分流能力进行分析,构建景区游客分流的引力模型,为景区游客分流调度提供决策支持。TourismS

7、cience旅游科学旅游高峰期景区游客引力分流调度模型研究引力模型源于物理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在旅游研究领域,Duffus(1987)、Edward(1988).William(1973)等利用旅游引力模型进行了经验研究,提出了旅游吸引力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模型中引入了感知距离和实际距离、出行费用等变量。保继刚(1992)根据客源市场调查的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北京市的旅游引力情况;张友兰等(2005)将旅游目的地人口和景区数,以

8、及旅游客源地的人口作为自变量,将旅游人次作为因变量构建了旅游引力模型,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进行比较,认为旅游引力模型拟合的效果最好。郭为(2007)以国际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国际入境旅游的引力模型。传统的引力模型无论是用在贸易、交通流量预测还是空间布局规划等方面,考虑的都是某个点与某个点之间的吸引力,它们都是多因素对单一对象影响的研究。景区不同景点运用引力模型对分流资源进行调度,则是多因素对多个对象影响的研究。本文根据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