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fdi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_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_赵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赵伟、张萃:FDI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FDI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3基于20个行业的实证分析赵伟张萃内容提要:本文以空间集聚与制造业增长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中的FDI因素:一般层面之FDI渗透与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层面之集聚诸因素中的FDI因素;集聚程度有别层面之FDI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这三个层面,FDI的行业空间集聚效应均明显可见。研究还显示,即使在高集聚行业,FDI迄今尚未产生新经济地理学推断的倒U型效应。关键词:制造业增长FDI制造业集聚效应空间基尼系数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经
2、济增长中的FDI(外来直接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下同)因素,一直是经济界长盛不衰的论题之一。早先的研究主要围绕FDI之经济增长效应测度展开,近年的研究重心显然已转向对效应发挥机理与路径的实证。沈坤荣和耿强(2001)、江小涓和李蕊(2002)、冼国明和严兵(2005)等做的研究,探讨了FDI之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赵伟(1999,2001)提出了FDI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四个效应(净资本形成、就业、技术外溢与微观制度转型效应),江锦凡(2004)实证检验了资本积累、技术外溢和制度变迁及产业结构变化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的此类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主要关注了FDI
3、对已建立产业的线性作用,而忽略了其对潜在产业的形成及已建产业空间重构(restructuring)的非线性影响,尤其是对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我们知道,无论是NEG(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还是新增长理论的推论,都认为产业集聚及与之联系的收益递增往往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这一推论已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从早先Ciccone和Hall(1996)对美国以及Ciccone(2002)对欧盟的产业集聚———生产率效应的实证,到近年Cingano和Schivardi(2004)对意大利制造业集聚之TFP(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效应检验,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关于产业集聚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研
4、究也不在少数,周兵和蒲勇健(2003)对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企业数量集聚或产值集聚均存在高度正相关;Gao(2004)的研究则明确揭示,中国工业的区域集聚对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有鉴于上述认识,探讨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的机理,显然不能忽略如下两个环节的联系:一个是FDI流入与产业集聚之间的联系,另一个是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由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既有成熟的理论支持又有大量实证佐证,因此只要证明FDI与中国主要产业空间集聚之间的确定联系,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证明了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本文的核心宗
5、旨恰在于此,即考察与揭示FDI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之间的联系。3赵伟,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邮政编码:310027,电子信箱:wadezhao@zjip.com。张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6AJL004)的资助。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肯定及建议,文责由作者自负。82©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07年第11期二、FDI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现实印象的合理印证关于FDI与中国制造业
6、空间集聚关系的研究,迄今总体上尚属空白,有的仅是些关于影响制造业集聚的非FDI因素的估计与分析(比如Wen,2004;金煜、陈钊和陆铭,2006)。然而沿海区域工业化的大量现实经历表明,FDI的区域集中是个不争的事实,FDI集中区域的制造业相对乃至绝对发达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区域制造业集聚中心的经济较之别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增长率或者发展水平,也多少能从区域经济直观比较中找到根据。然而这种印象中的联系,还须得到科学分析的印证。分析的一个基础环节,无疑在于检验FDI集聚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的联系。检验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主要制造业区域集聚状况;第二步,FDI与主要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的联系。上
7、述第一步首先涉及到对制造业区域集聚“样本行业”的选择和测度尺度的选择。关于样本行业,考虑到数据分析的可获得性以及FDI渗透程度,我们选取了20个制造业行业。①关于测度尺度,可沿用克鲁格曼(Krugman,1991)所用过的“空间基尼系数”。按照界定,这个系数是Ellision和Glaeser的工业地理集聚指数的简化形式(Ellision和Glaeser,1997),具体计算公式如下:2G=∑(si-xi)(1)i其中,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