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

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

ID:34078607

大小:48.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_第1页
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_第2页
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滇中大旱与植被的关系  撰文/侯明明  如果有幸从空中俯瞰“滇中高地”的奇景,人们就能轻易看清她独有而壮丽的轮廓与走向。她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西面的横断山脉呈南北走向,西南面的水汽流则沿山谷上溯,直达雅鲁藏布江河谷;东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从西南边界进入,经昆明、贵阳向东北方向偏转,从北边界进入长江流域上空。  放大你的视界,你更会惊异地发现,从“滇中高地”边缘沿北回归线西行,分布的大都是热带沙漠和浩瀚海洋,唯独在“滇中高地”所处的中国云南和缅甸是唯一的大片绿洲。这里“三江并流”大峡谷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形成南北

2、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大通道。当大量生物种质基因到达“滇中高地”时,又正好遇到绿洲充沛的雨水、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数量极度丰富的物种在这里繁育,“滇中高地”就此成为地球上难得的天然基因库。  于是,为了躲避干热河谷的炎热,这里的人们居于盆地和山梁间,出现了“人在山上高处住,水在峡谷低处流”的景观。这样的生态系统不仅养育了千万人民,抗战期间更养育了近百万的将士。  无论从地理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这里都不曾是一块干涸孤寂的土地。  (以中国云南省瑞丽县为中心画一个纵横3000公里的长十字交叉地区,你就能看到这个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黄金十字带”。这里蕴藏着地球上从热带

3、、亚热带、温带到寒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犹如“地球的生物圆明园”。)  滇中高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高原湿地系统,参与了规模宏大的水循环,这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结果。但人类的出现,将自然系统逐渐加以改造。五千年的中华农业文明,把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向西部山地挤压,就这样,中国绝大多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几乎都聚集到了“地球生物多样性黄金十字带”。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活动开始了改天换地的过程:构筑水库、开凿水道、开发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运动状况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

4、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改变了当地的水循环状况。当森林被砍伐、湖泊被污染、江河被阻断时,自然的水循环也就被很大程度地干扰了。  虽然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很多,自然因素本身也会造成其变动,但地面植被的改变却是人为的。实际上,地面植被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影响水循环,从而影响整个气候。  云南五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基本上是一部资源开发史。开发什么呢?自然是见效最快的资源:烟、糖、茶、橡胶等经济作物,接着是矿藏资源,如今则是水电。  烟、糖、茶、橡胶等人工林的大规模种植,开始是以原生植被的砍伐起步的。热带雨林被砍伐后,人们开始大量种植橡胶林等经济作物以取代之。橡胶种植面积从占土地总

5、面积的12.10%增加到45.63%,而森林面积和刀耕火种弃耕地面积分别从48.73%和13.14%减少到27.57%和0.46%。土地覆盖的改变影响了水蒸发和植被水源的涵养,这是对植被的第一次破坏。  然而,橡胶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能力。新种植的橡胶林不同于其它植被,它具有独占性。在橡胶种植20年以后的土壤上,基本上是看不到其它什么植物了。在形成一定规模后,人工林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格局的改变将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导致局部灾害,这是第二次对植被的破坏。  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水电、矿藏和经济作物等自然资源,是与更珍贵、更有长

6、远价值的生态资源相伴共生的。结果,水电资源开发直接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江河的断流影响到断流辐射区人类生活,矿藏资源的开发改变了地表和地下水系,最终影响了整个水循环系统。  (这是从高空中俯瞰西双版纳山区的景象,原始森林正在被橡胶林一片片地蚕食,开垦成形的台地所构成的图案像人的指纹一样,一圈一圈扩散开去,这种形状的排列是为了日后割胶的方便。)  于是,百年难遇的干旱开始频频光顾这片水汽丰饶之地。2010年4月,云南省陆良县大莫古镇德格海子水库,四五个足球场大的水库枯竭,库底皲裂,大量蚌壳和鱼类干死;2010年5月,滇东北地区大河断流、农田绝收景象初现;随后,曾绝迹

7、多年的森林火灾重现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保护区,多次大火将红河苏铁等珍贵植物烧毁……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夏间,发生在云南的特大干旱导致2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计约10万株死亡,部分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这样的大旱不能只归咎于极端气候,过多的人类活动扰乱自然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应对恶劣气候的能力减弱,自我修复能力差。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前一任拿走果实,后一任弥补损失”这样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当越来越强大的人类,大肆挥舞“科学和技术”这把利剑随意处置和变更自然的时候,自己却不知道“科学和技术”是把双刃剑,一

8、刃对着自然,另一刃则对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