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ID:34072824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3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线索,及标志发展历程的重要作家及其表作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与之相关的文学史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二、教学要求1919—1997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由建国前三十年文学(1919—1949)和建国后文学(1949—1997)两大部分组成。讲授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重点,一为“文学史”。讲授创作概况、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流派等;二为“作家用作品”,讲授文学发展进程中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此使学生建立文学史观和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三、教学安排

2、本课程的现代文学部分(1919—1949),设计20课时;当代文学部分(1919—1992),设计12课时。四、教学方法在文学史知识框架内,以课堂精选作家作品讲授为主,另有命题作业。五、教材本课程选用《中国现代文学》王泽龙刘克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六、考试书面闭卷考试,参考平时成绩。七、教学内容“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1919—1927)刚接触这门课的同学,最好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其中要格外注意其结“中国现代文学”含义的阐释:认为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要领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

3、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因此,学习中应当始终把“文学的现代化”作为贯穿这门课的一条基本思路。新文学社团、新文学流派和新文艺刊物的大量涌现;1、“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文学研究会”的历史功绩(主编和发行刊物、丛书;刊载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作品,译介外国进步文学著作,出版欧洲文学名著,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2、“创造社”的成立,“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初期的

4、“为艺术”的主张,提倡“表现自我”、“新生天才”、“灵感”、“解放个性”;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五卅以后,提出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口号,否定“个性论”与“无目的论”);后期“创造社”(成员的变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后期“创造社“的历史功绩(出版期刊和丛书;刊载新文学创作;培养了新文学作者,在反对封建复古势力的斗争中与”文学研究会“共同战斗,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新文学发展中最早产生、影响最大的两大文学流派。是新文学发展初期的两个主潮。第一章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第一节生平和思想发展鲁迅生平及其思想发展介绍第二节《呐喊》、《彷

5、徨》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奠基人,《呐喊》和《彷徨》,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至1925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镜子;对劳动人民革命的关注;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对辛亥革命的剖析。《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艺术概括手法;“画眼睛”的白描手法;创造性地吸取多种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新的民族风格;精美的白话文学语言。第三节《阿Q正传》《阿Q正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阿Q——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典型。阿Q的严重的精神病态:自轻自践,对于敌人的侮辱的健忘,在失败、受辱后面弱小

6、者的泄恨的精神胜利法;一种自暴自弃的怯弱者荀活者、失败者的哲学。阿Q的朦胧的革命愿望和革命要求,但阿Q式的革命不是真正的阶级觉悟,带着明显的狭隘心理报复情绪。《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扼杀革命的罪行,批评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妥协,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改造国民性”、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大问题,阿Q这一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容和显示的意义,不仅仅拘囿于某个阶级、阶层、集团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国度、阿Q精神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具有十分广泛的历史概括性。对阿Q式的革命的否定。第四节杂文鲁迅的杂文“是匕首、是投枪,

7、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身路的东西”;同时“它也能给人以愉快和休息”、“能移人情”。鲁迅前后期杂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早期杂文的特色,显示出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五卅以后,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抨击现代评论派的正人群子在女师大事件的“三•一八”惨案中对群众运动的诬蔑,后期杂文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卖国政策和镇压人民革命的罪行;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抗争;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及“左”的文艺思想倾向的批判;对无产阶级文学青年高尚品质的赞颂;对病态的社会现象的批判等,闪耀出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