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71813
大小:68.8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应用]2012考研政治哲学基本命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史上的基本命题一、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命题1.西周伯阳父:夫天地Z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Z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注:们阳父的观点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阳气和阴气來解释四季的变化和万事住灭,认为阴阳二气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能风调雨顺,否则就耍发生灾难;把阴阳看作天地Z气,认为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阴阳二气失去了平衡。因此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西周史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益)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朵以成百物。”注:史伯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事物互相结合才能产生百物,如果同上加同,不仅不能产
2、生新的事物,而且世界的一切也就变得平淡无味,因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3.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和齐景公曾讨论了“和”与“同”的问题,晏婴解释说,如果在水中加上水,那么还是水的味道;如果弹琴,弹出相同的音调,不会产生出乐声,述是单一的咅调,这就是“同”,如果在水中加上鱼、肉和各种作料,再加以烹调,这样就可以做成一种与水味完全不同的鲜美的汤;音乐也是这样,只有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鬲下、出入、周疏等声音相成相济,才能成为一曲动听的乐曲,这就是“和”。注:晏婴所说的“同”就是简单重复;所谓“和”就是对立面的统一。晏婴对齐景公的解释揭示了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3、矛盾双方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4.老子:“天卜•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主,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和倾,音声和和,前后相随,恒也。”“反者道之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Z,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将欲夺之,必固了之”。乂说:“Illi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注:老了的观点看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认为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主张以否定的方法來达到肯定的口的。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的含义与特点,体现了沖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思想,属于古代朴素唯心主义辩证法。“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注:在本命题
4、中,老子的观点实际上是把万物的本原最终归结为一种被称为“无”的神秘精神力量,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注:老了的这一命题认为不参加社会实践,不接触客观对象,就能获得认识,因而属于唯心主义先验论。5.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注:孔了的这种观点认为,天虽然不言不语,无声无息,却主宰着人间的一切生死福祸,操纵着白然界四时的变化和万事的住灭。可见在孔子的心目小,天是有意志的天,因而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是以灭身。”注:这一命题认为事物在量上的微小变化经过不断的积累
5、就最终能够引起质变,因而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1.墨翟“何谓三表?墨了言l_h冇木Z者,冇原Z者,有用Z者。于何本Z?上本Z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厲姓人民Z利。”注:在墨了的观点屮,他的第一个标准以过去的间接经验做为衡量真伪是非的标准,因而强调了逻辑证明的作用;他的第二个标准以多数人的直接经验作为真理的标准,属唯物主义:他的第三个标准注意从社会政治的效果方面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主张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检验认识,因而仍然属于唯物主义。2.《黄帝内经•索问•阴阳应象人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注
6、:木命题的观点揭示了阴和阳作为矛盾的对立面,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因而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3.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已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犬之所与我者。”注:孟子的这种观点认为通过耳目获得的认识不可靠,只有通过思维所获得的认识才是可靠的,因而是一种夸大理性认识、贬低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注:孟子的这种观点认为通过挖掘内心世界就最终能够获得知识,显然是一种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论的错误。4.《庄王,天下》所载:“一尺之極,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注:庄了的这种观点认为冇限Z中包含着
7、无限,揭示了冇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宇宙在微观上的无限性,因此属于古代朴素辩证法。“人之生,气之聚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具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注:在这一命题屮,庄子的观点并不是唯心主义,反而是唯物主义。因为他认为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之形体、牛命都是气凝聚的结果,人的牛死都是气的变化,人死即交归于大自然,可见这种观点只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通过这一例子,我们应当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