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68795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80后”自前些年涌现出来之后,就一直成为近年文坛持续不衰的一个热点。这个现象的陡然发生就很出人意料,而它的持续火暴就更加让人意外。但这个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预示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这些问题还没有人好好关注和研究。我接触到这个现象之后,深感我们既不能对它视而不见,更不能对它无动于衷,它其实是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文学映像和文化投影,它的发生和发展,连缀着我们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谈谈我所了解的“80后”以及对他们的现状与未来的初步思考。 一、“80后”的悄然
2、崛起 我们这里所说的“80后”,指的是1980年一1989年间出生的学生写手,有时候它与其他一些概念相互交叉或相互替代使用,如“青春写作”、“新概念写作”。“80后”这个概念现在看并不十分准确,包括“80后”的作者自己也很不满意,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概念来替换,因为“80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还不能说是一种具备了文学思潮或文学流派特点的文学倾向,只能先用这样一种年龄和年代的概念来概括。 我对“80后”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开始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和“80后”作者接触还是比较早的,在1998年的
3、时候,我被春风文艺出版社聘为“布老虎丛书”北京编辑部主任,两年间做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文学图书,其间曾经做过一本《我爱阳光》,是上海一个女中学生许佳写的,她就属于“80后”。那个时候,也注意过韩寒,但是当时都没有什么概念。“80后”作为一种概念被认识,还是在2003年的时候,当时我的儿子白亮大学毕业后在“新浪·读书频道”做编辑,他的一个同学写了一本书,想通过他找我看看,他的同学叫孙睿,书名叫《草样年华》。当时我一方面比较繁忙,一方面也有些不屑,拖了半年没看。白亮对我提意见了,说我观念上有问题,瞧不起“80后
4、”,骨子里其实是怕新人成长起来取代我们,这些话让我心里很有些触动,于是抽空看了看他同学的书,看完以后觉得还不错,虽然在我看来,这本书是没有太多的文学性,但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还很有意思,比如对大学生现在的那种无聊、冗懒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中的激情无处释放的矛盾困惑等等,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因为当时对“80后”没有什么印象和期待,所以感觉也就是这些。而随后不久,北京开卷图书研究所找到我,说要借着2003年的图书订货会开一个“青春写作”的研讨会,与会的大都是出版社的编辑,希望我能参加,我答应了下来
5、。然后我就找来了郭敬明、张悦然、韩寒他们的书,包括《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葵花走失在1890》、《三重门》等等都看了。因为读了他们的作品,心里就有了底。在开会的时候,我发言说:我能理解为什么中学生、大学生都喜欢郭敬明的小说,确实感觉灵动,语言漂亮。他的语言有些王朔的味道,常常用很宏大的话语来描述一个很细小的事物,开始让人觉得大而无当,但仔细想来非常妙到。我印象里他的作品中写一位很漂亮的女同学,许多男生喜欢,但她谁都不理,写到这里时,郭敬明笔下就出现了这样的句子“一个战士倒下来,千万个战士冲上去”。
6、就是用这种方式既写出了这位女生的矜持程度,又写出了众多男生的追求热度,这种铺张又夸张的用语,有他独特的感觉在里头。张悦然给我印象也不错,我看了她的《葵花走失在1890》,还有其他几个短篇,也是感觉很微妙,语言很到位,有着淡中见浓的文学品味。韩寒的作品,在《三重门》之后,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他的作品主要是表达自己的一些叛逆性观念,比如对现行教育和现在的学校的体制性问题的系列批判等。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言以后,许多人知道我在关注“80后”的写作,于是开始有人找我。在2004年初,以“80后”为主体的苹果树
7、网站编选“80后”的作品集《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请我写序。打印稿有100多万字,收了76个作者的作品,我看了两个多月才大致看完。这些作者本身水平不一,编选者也未必把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选了出来。但可以说,这个选本把“80后”中比较突出的作者差不多都一网打尽了。书出来以后,我们和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频道一起做了一期节目,请来各地共二三十位“80后”作者,在北京聚会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和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之后,我越发觉得这个现象很值得关注,而主流文坛、传统文坛并没有真正而切实地关注过他们。此时,在实
8、际的书业市场上,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北京的一个图书研究所在2003—2004年间做过一个市场调查,大概的情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占文学类书市场的10%,而“80后”作者作品加上引进的少量日韩的类似青春写作的作品也占到文学类书市场的10%。当时我看到这个统计就非常吃惊,至少作为市场现象或文化现象来看,“80后”是不能不加以关注和研究的。然后我在一些场合开始提“80后”,包括接受《文汇报》采访,我说“80后”“走上了市场,但没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