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

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

ID:34060386

大小:57.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_第1页
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_第2页
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_第3页
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陶永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01)【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32-02【摘要】目的讨论半夏泻心汤硏究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痞、呕、泻是木方主证,据此而知病在中焦;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是其佐证,按八纲辨证,病性属热;痞、吐、泻三证都是津病,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津气升降失调。少阳居表里之间,为津气流通之所;脾胃位居中焦,为津气(阴阳)升降之轴。外感风寒,表卫闭郁,津气不能出表,由少阳三焦内归脾胃,津气升降出入紊乱;或饮食不洁,由食管直侵胃肠,脾的运化

2、功能障碍,致使湿滞胃脱而成痛升降失调而呈吐泻;气郁化热而呈舌红、苔黄、脉数。故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气郁化热,津凝为湿,是木方证的基木病理。【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研究进展[组成]半夏12克干姜9克黄苓9克黄连3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12枚[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主治]脾不运湿,湿热中阻,升降失调,心下痞,呕吐,下利,舌尖红,苔薄黄而膩,脉弦数。[证析]痞、呕、泻是木方主证,据此而知病在中焦;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是其佐证,按八纲辨证,病性属热;痞、吐、泻三证都是津病,按气血津液辨证,属津气升降失调。少阳居表里之间,为津气流通之所;脾胃位居中焦,为津气(阴阳)升降之轴。外感风

3、寒,表卫闭郁,津气不能出表,由少阳三焦内归脾胃,津气升降出入紊乱;或饮食不洁,由食管肓侵胃肠,脾的运化功能障碍,致使湿滞胃皖而成痞;升降失调而呈吐泻;气郁化热而呈舌红、苔黄、脉数。故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气郁化热,津凝为湿,是木方证的基木病理。[病机]脾不运湿,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治法]清化湿热,调理脾胃法。[方义]治疗此证,应当注意三点。①此证有气郁化热和津凝为湿的证象同吋存在。热为阳邪,宜用寒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寒温共用,才能和其阴阳。②此证有清阳不升而利,浊阴不降而吐的证象同吋存在,其升降失调之机就是脾运障碍。施治之际,应该振奋脾阳,恢复脾运,苦辛并进,才合治病求本之理

4、。③吐、泻、痞是津凝为湿的实证,津液之所以凝聚为湿,却因脾虚不运引起。这种虚实夹杂的矛盾同时存在,治宜化其湿浊,补其虚损,才能兼顾,这是其三。综合上述,此证宜寒热共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复其升降,补泻同施以调其虚实。•方用黄苓、黄连之苦寒,清中焦之热;半夏、干姜之辛温,化中焦之湿;人参、甘草、大枣之甘,补中焦之虚,并缓胃肠之急,使热清、湿去,胃肠功能复常,则升降调而吐泻止。学习此方须要弄清四个疑点。①此方反映了寒热共用的配伍形式,两种属性相反的药物配在一起,作用是否已被抵消?此证有气郁化热的阳证存在,亦有津凝为湿的阴证存在,有热当用苦寒的苓连,有湿当用温化的姜夏,将两类属性相反

5、的药物配于一方,是仲景示人要从病变本质施治。何况每药都分性用两个方面,相反的属性能够抵消,达到中和,难道苓连清热解毒,姜夏燥湿运脾的功效也被抵消?所以,寒热两组药物能够各行其是而并行不悖。此方一出,遂开治疗湿热先河,后世不过多去甘药而加芳化、淡渗罢了。②此方所治症状,反映了升降失调的病理改变,何以不用升清降浊药物?须知形成吐泻的基本病理是脾运障碍。用姜夏恢复脾运,正是从本治疗,不是见证治证。若系饮食不洁,病邪直接进入胃肠,引起升降失调,方中苓连又能直接消除病因,也是从本治疗,不是见证治证。所以,此方能止吐泻,完全得力于消除病因和恢复脾运两个方面。③此方所用苓连,原著明是用来解其气

6、郁所化之热,今谓可以直接消除病因,是否符合临床?本方证的吐、泻、痞,因外感风寒随少阳三焦内侵胃肠者固多,因饮食不洁病邪直侵胃肠者亦复不少。前者用苓连在于解其郁热,后者却有直接清热解毒,消除病因的效果。只有全面理解苓连的作用,才与临床吻合。④痞为阻塞不通,胶痞而用人参、草、枣等药滋补,是否更增其痞?本方原为误下损伤脾胃功能,邪气乘虚内陷胃皖而成痞结者设。系脾虚不能运湿酿成的痞、呕、利。用此补气健脾之品合半夏、干姜恢复脾运,是完全必要的。何况此方配伍甘草、大枣亦不限于补虚,尚有缓其急迫之意。盖吐泻是胃肠蠕动增强的反应,胃肠之所以急剧蠕动,是肝系的膜络挛急使然。用甘草、大枣有“肝苦急,

7、急食甘以缓之”之意。[应用]1.以吐、泻、痞为主证,兼见舌红、苔黄、脉数即可使用。一个主证即可,小必悉具。2.《类聚方广义》云:“痢疾腹痛,呕而心下痞硬,或便脓血者;及饮食汤药下腹,每漉漉有声而转泄者,可选用以下三方(指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这里说明了两点:①痢疾是疫毒直侵肠道,不是邪从表人,苓连在此是直接消除病因,不是清其郁热。②饮食汤药下腹,漉漉有声而转泄,是胃肠功能障碍,蠕动亢进的现象。故用干姜,半夏恢复功能,甘草、大枣缓其急迫,这些用法,将本方各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