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

ID:34041715

大小:431.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_第1页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_第2页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_第3页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_第4页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4卷第3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32007年9月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JournalofSocialSciencesEditionSep.,2007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需求满足方式的因素分析———来自核心家人构成的影响郭志刚刘鹏[摘要] 尽管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法律规定和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愿望来看,由核心家人(配偶及子女)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但由于人口流动增强和家庭规模萎缩使得核心家人难以全部承担沉重的养老负担。文章就老年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及由谁满足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这一问题,对2002

2、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跟踪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由核心家人来提供老年人在居住、生病照顾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是最令老年人满意的。在需求满足方面,经济供养主要依靠儿子,而共同居住、生病照顾和情感慰藉上则主要是配偶的作用,再加上来自儿子、女儿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关键词] 老年人;需求;生活满意度;核心家人[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08X(2007)03-0071-10一、研究背景中国的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代际之间在经济和生活上的互惠互助,而且体现了双方在精神上的互相慰藉。到目前为止

3、,各级政府通过依靠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了多种养老方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但是,一些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并不满意。其中比较普遍的原因包括:家庭养老的观念淡化;“父母在,不远游”的束缚已被彻底打破;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家庭也越来越多;农村养老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拿不出较多资金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学者利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的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对生活现状表示满意,经济收入、孤独感、健康自评和婚姻状况是

4、影响老年人[1]生活满意度评价的最主要因素,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桂世[2-3]勋(2001)、黄润龙(2002)等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4]在经济供养方面,有的学者发现子女对父母的经济资助并不随子女数的增加而增加;一些[5]学者验证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老人经济供给`填补'理论”。随后又有学者利用相同数据重新检验了这一结论,并发现了上述结果其实主要反映了“年轻”老年人的状况,而更老的老年人[6]则反映出完全不同的情况。在共同居住方面,有的学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子女数从无到有具有突出的门槛效应,但后续[收稿日期] 2007-07-16[基金项目] 本

5、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家庭代际关系的人口社会学研究”(05JJD840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老年人口家庭、健康与照料需求成本研究”(70533010)的资助,在此鸣谢。[作者简介] 郭志刚(1954-),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邮编:100871;刘鹏,男,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烟草事业部经理。·72·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7]递增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高龄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存在很强的性别偏好。张文娟等(2004)的研[8]究也表明老年人在居住安排上表现出对儿子的强烈偏好。杜鹏(1999)

6、认为,虽然中国家庭总体上正趋于核心化,但对于老年人而言三代家庭仍然是最主要的居住方式,而且老年人年龄越高,其[9]居住于三代户的比例越高。国外经典的老年学理论认为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为[10]老年家庭成员带来可悲的后果。Goode(1970)指出,社会现代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导致家庭规模[11]减小,核心家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老年人可获得的社会资源减少。另外,经济发展带来的劳动[12]力外流削弱了家庭赡养老年人的能力,主干家庭取代作为家庭养老基础的联合大家庭,已经成[13]为最常见的家庭结构。随着社会变迁,情感支持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于物质供养而日趋重要的问题。有的学者提[1

7、4]出了“精神赡养”的概念。在生病照顾方面,笔者认为仅仅用一般健康人的标准来评价所有人的健康状况是不妥当的,这会抹煞各个人群(如不同年龄)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例如,有人虽然带病或身有残疾,但他已经适应或学会了带病生活,所以其自身的评价往往偏于良好。有学者发现高龄老人在户居方式和经济供养上主要依赖儿子,但女儿在生活照顾上显得更为重要,有女儿的高龄老人往往对生活和健康状况[15]的评价更为满意。郑真真等认为改善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重点应当是加强社会和家庭的人文[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