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30436
大小:31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试析李渔妆扮艺术的设计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试析李渔妆扮艺术的设计思想黄永健宋菲菲(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清代的李渔在其著作《笠翁一家言集·闲情偶寄》中专门探讨了体貌,化妆、美容、服饰、配饰、发型之问的关系,初步构建起古代妆扮艺术的理论体系,对于如今在设计实践中寻找到适合我国本民族体貌特征和审美标准的妆扮艺术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现代妆扮艺术设计的视觉,重新审视和解析李渔的观点。【关键词】李渔妆扮艺术设计化妆修饰审美【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49(2010)07—0086—05当今世界,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的妆
2、扮艺术成为国际时尚的路标。然而,外国的妆扮设计理论未必适宜我国的人种体貌,且审美标准也存在较大歧异。我国的妆扮艺术设计刚刚起步,无论是在化妆工具与步骤方面,还是美容美体与创意方面,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都较为落后。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寻找到适合本民族体貌特征和审美标准的妆扮艺术设计理论,成为当今中国时尚界的重大课题。在探究适合我国妆扮艺术发展的途径中,实践与借鉴固为重要,但对于本土文化的设计理论总结亦是刻不容缓。妆扮艺术在我国浩瀚的古代美学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诗经》《乐府诗集》《文选》等古籍收录文章中多有针对女性妆扮审美活动的描写。但是,由于封
3、建思想的束缚,妆扮艺术理论支离破碎,不成体系,且不被重视。清代的李渔在其著作《笠翁一家言集·闲情偶寄》中专门探讨了体貌、化妆、美容、服饰、配饰、发型之间的关系,初步构建起古代妆扮艺术的理论体系,值得我们重视。李渔(公元1611年~公元1680年)字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6l岁时(公元1671年)总结自己一生诸多美学理论观点的专著,后被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这本专著论述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大领域的美学思想。本文针对“声容部”的阐释,试析李渔的妆扮艺术设计思想,借以探讨
4、适宜我国妆扮艺术发展的设计理论体系。一,妆扮艺术设计的基础——体貌特征形态论李渔在“选姿第一”和“修容第二”两节中主要阐述人体与妆扮之间的关系问题,将体貌特征形态论视为妆扮设计的基础,为东方人种体貌形态的审美观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有机的理论体系。在现代妆扮艺术的设计理念中,化妆、美容美体、发型、服装与配饰均需以体貌特征为设计中心。我们认为,李渔将体貌特征视作妆扮艺术设计的主体,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李渔的体貌特征形态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与一个核心”,即“肌肤”“眉目”和“手足”三个方面,“态度”是体貌特征形态论的核心。(一)女性体貌特征的审美发端在于肌
5、肤色泽的美感东方女性的肌肤色泽特征,往往成为视觉审美的中心。从社会背景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东方女性常以素自温润为肌肤美的标准,“美白”成为其化妆设计的主要目的。因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李渔仅浅显地触及到美白肌肤的内因与外因,包括遗传因素或客观环境的影响等。但是,他却细致地分析了女性肌肤粗糙与细腻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方法,成为面部化妆实践的前提。(二)眉目是脸容面部的视觉中心.亦为体貌特征的凸显点在化妆艺术理论中,眼睛与眉毛的形态具有表现人物气质与性格的重要作用。李渔指出“眼细者眉必长,眉粗者眼必巨”,眉目之间的形态关系到眉毛与眼睛的化妆要领。在实际操作
6、中,化妆设计师可以根据人物面部形态特征及相应的眼睑与眉弓特点,通过“取长恕短”的方式进行修饰,如“短者可长,妙在用增”“粗者叮细,则妙在用减”等设计方法。李渔借鉴清代人物画艺术的审美思维,强调“画眉”贵在“曲”势的自然表达;描眉也须因人而变,如眉形的设计要根据脸形、眉弓、眼形来颦造等。甚至,化妆师还要将人物的性格气质纳入到设计思维中。在上述论题中,李渔批判正统的“天生丽质”美学观,阐明“人工修补”的重要性,为妆扮艺术设计开宗明义。(三)体貌特征形态论对于“手足"的造型分析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氛围,上层社会流行对女性的“小脚”进行“病态审美”,
7、且上行下效,世俗皆以为标致。尽管李渔没能摆脱这一背离自然和人道主义的审美趋势,但他敢于提出异议,指出“足小难行”不利于人体形态的和谐统一。在手足形态分析上,李渔奉行古典的折中主义美学观,以女性芊芊玉手为美,提出“步步生金莲”又“行行如玉立”才是体态审美的标准。(四)“态度”概念是其妆扮设计思想的美学内核李渔提出构成体貌特征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肌肤、面容、眉型、眼型、手型和足型等,都是“态”的外显。体貌特征审美的核心理念是“态”的适“度”。何谓“态度”?李渔做了初步的美学剖析,指出“态”是无形的概念,生于人之内质,见于自然,无法用言语来表述其真谛,
8、仿佛老子“道学”的玄奥境界:“度”是一种衡量的标准,任何未及或逾越行为,都会破坏“态”的意象显现,产生不和谐的“丑态”。本质上讲,李渔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