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23911
大小:7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03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林毅夫/姚洋/刘明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致是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1].在1978年,只有9.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活动,非农部门所创造的收入只占到整体农村收入的7.6%,乡镇企业的数量大约为152万。而到1996年,有29.8%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当地的工业部门之中,34.2%的农村收入来自于非农收入,乡镇企业的数量也上升到了2336万。乡镇企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出中的地位也显著提高,1978年乡镇企业的产出占农村社会总产出的21.2%,
2、1995年这一比例则提高到77.2%.1978年,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1%,1997年则变为57.9%.乡镇企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也同样惊人,1986年其出口总额占全国总出口的9.2%,1997年则达到了45.8%.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致了中国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呢?在农村工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本文通过分析1978-1997和1970-1997两组不同时间跨度的分省数据样本,试图就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政府发展战略在改革前后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它
3、各种因素的影响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 一、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在1949年以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按1957年的价格计算,1949年的农村作坊和副业产出为11.6亿人民币[2].建国后,副业生产迅速上升。到1954年,有1000多万农民从事手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2亿。1955-57年间,由于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开始,副业生产发展缓慢,1957年的产量为22.9亿仅占农业总产出的4.3%.大跃进使农村工业基本限于停滞,1963年社队企业的产出为4.1亿。农村工业化进程之所以如此缓慢是由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
4、推行赶超战略的后果(林毅夫、蔡昉、李周,1994)。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偏离了中国自身的禀赋结构,为了战略的推行,农村品的价格被人为低估,以降低产业工人的生活成本;利率被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使重工业的资本成本得到控制。此外,农村合作社也极大地妨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Lin,1992;Wen,1993),农业剩余被进一步降低。这些均造成了农村资本积累的缓慢,从而使农村工业无法得到其发展所需要的初始资金。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起步是从1970年开始的,1978年以后则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期。我
5、们大致上把1970年至今农村工业的发展分成下述五个阶段: (一)1970年至1977年 1970年8月所召开的中国北部农村工作会议上,加速农村机械化成为了会议重点,这为社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由于城市工业在文革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实际上也为农村工业的增长提供了市场空间。社队企业的产量从1970年的92.5亿提高到了1976年的272亿,年增长率达到了25.7%.按照1970年不变价,1978年的社队企业的产量为493亿,从业劳动力数量为2830万人。当然,此时该项产出仍然只占到农村社会总产出的21
6、.2%,就业规模只占农村劳动力的9.5%.客观地讲,70年代农村工业的增长仅仅是由于城市工业因文革而遭到破坏,以及中央的农村机械化政策,但后者对于中国农村显然是不合适宜的。不过,社队企业在70年代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对中国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的遵循。这一时期,农村工业化集中于杨子江和珠江流域,在这些地区劳动力相对于土地更为充裕,所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要比农业的利润率高。当然,该时期农村工业的发展与80、90年代相比仍然受到了多方面的政府干预。 (二)1978年至1983年 1978年到198
7、3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迅速推广。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的热情,在这一时期农业产量的实际值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Lin(1992)估计,该时期农业增长的60%是由体制改革创造的。由于农业的发展牵扯了农民的精力,因而1978年到1983年间,农村工业并未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虽然这样,该时期的农业发展却为乡镇企业的迅速兴起提供了最初的资本3积累。 (三)1984年至1988年 1984年到1988年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起飞阶段。1984年前后,农民的收入增长为开办各种形式的企业提供了初始的启动资金,
8、同年政府取消了农业合作社,并放松了对私营经济的限制。1984年,乡镇企业的数目达到了607万个,是1983年的4.5倍。1985年,这个数目进一步提高到1222万个。新建立的企业大多是民营的,1984年私营和集体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69.3%,1986年则又上升到88.6%(Chen,1988)。另外,价格双轨制的建立使乡镇企业能够从市场上买到必要的生产资料。 (四)1989年至1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