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16345
大小:49.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包括复发先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包括复发先兆)精神疾病的分类有很多种: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等等,由于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认识障碍以及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等原因致使其的复发率也很高。我们在病房里经常能够见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二进宫”、“三进宫”的患者。病情复发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因此,防复发就成了精神科医生的艰巨任务,也是广大家属和患者倍加关注的问题。其实只要能正确面对,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不用住院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患者要定期带来门诊复查,复查可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
2、也可以使家属和患者及时得到咨询,解除患者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一般情况下,应一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其次,要坚持药物维持治疗。据统计,在复发者中,自行停药者占54-77%。维持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40%,而没有维持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达80%。因此,患者和家属都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不要因为“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者因为怕“上瘾”、怕药物伤脑、伤肝等顾虑而自行终止服药。有的患者谈恋爱时、或结婚时隐瞒病情,怕对方发现而不敢服药,造成长期停药,以至病情复发。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希望家属和患者引以
3、为戒。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坚持服药,决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更不能随意停药。并告知监护人及患者所服用的药物作用,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第三,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悲观,正确对待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各种歧视态度。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付应激事件的方法,发现并纠正性格缺陷。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将成为病情复发的隐患。 第四,告知患者及家属复发的先兆表现,及时处理。比如:1、自知力动摇 原先能自觉服药的患
4、者一旦不承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服药,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2、睡眠障碍 睡眠是反映精神病病情的“晴雨表”,当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失眠,昼夜节律颠倒——夜间看书、写字、听音乐等,或白天也过多卧床不起时,要高度警惕疾病复发。3、生活能力减退 患者变得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也有变得过度讲究,终日忙着打扮自己。4、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 工作能力下降,纪律松散,不负责任,或者工作、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成绩和效率也大不如前。5、社会适应障碍 如出现易激惹、冲动、蛮不讲理或敏感多疑、心神不宁、淡漠、孤僻、突
5、然变得多话或对人过于热情等。6、躯体不适 如头痛、头昏、无力、心慌、食欲不佳等,但这些主诉常变幻不定、模糊不清。7、出现以往发病时的表现 表现为片断性的症状再现,而不像发病时的症状那样典型和固定。一旦出现以上某种情况,应尽快到精神病专科门诊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和给予心理干预,把复发控制在萌芽阶段。这样就有可能避免一次复发,或者使复发的时间缩短、程度减轻。第五、生活规律,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劳动、娱乐、休息时间。1、按时起床,劳逸结合,多到户外进行锻炼或体育活动,保证大脑有充足的
6、氧供应,也可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减轻病态体验,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新陈代谢和神经机能的恢复。2、不要看情节紧张、恐怖、惊险的小说、电影、电视等,不要过多的思虑,减少大脑不必要的负担。 3、禁烟戒酒,烟酒不仅刺激神经系统,增加大脑的兴奋过程,还会降低或破坏抗精神病类药物的药效,因此要戒掉烟酒。4、有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生活境遇改变、大悲大喜之事,赶紧看精神科医生。 第六,要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保护大脑、恢复精力、恢复体力、维护健康的基础。而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受幻觉和妄想的支配,精神状况常处在兴奋、躁
7、动紧张、焦虑、恐惧、忧郁之中,所以需要更多的睡眠来加以调节,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平衡,从而加速疾病症状的缓解或消失。第七,树立正确人生观。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认知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既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适应能力,更能消除患者可能带来的社会安定方面的问题。 在养病过程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古怪脾气和孤僻、易怒、怯懦、任性等不良性格。树立乐观主义精神,要心胸开阔,靠自己去调整心理状态。多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和歌曲,可以帮助消除忧愁和烦恼,并可缓解焦
8、虑和紧张情绪。第八,患者要注意应变气候变化,由于精神病患者对气温、气压、气湿、气流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许多患者夏季或开春季节病情易反复,这与气候变化,病人一时不能适应有关。预防春季精神疾病复发的方法: 1、如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季节性情绪波动,并非因为工作难度增加或工作量加大,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