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04402
大小:4.75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3-03
《人工冻结盐渍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中图分类号:殴里三学科分类号:5鱼Q:垒53Q论文编号:——密级:公珏安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工冻结盐渍土导热系数试验研究及其应用作者姓名:汪丞维一专业名称:蚩±王程研究方向:途±左堂皇三程导师姓名:奎拣佳教攫导师单位:塞徽理王太堂答辩委员会主席:挞鸿蕉论文答辩日期:2014年6月3日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处2014年6月3日万方数据Testsaboutcoefficientofthermalconductivityofartificialfreezingsaline;oilandpplicaticlTeez
2、lngsailnesoIIanOappllcatlonCandidate:WangChengweiSupervisor:Prof.LiDongwei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o.168,ShungengRoad,Huainan,232001,RR.CHINA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3、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塞邀堡三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遥叠≤蜒日期:丝雎年簟月全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塞徵堡王太堂有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塞徽堡三态堂。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理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4、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江承难签字日期:2。l悻6月午日导师签名:匀晰签字日期.删忤<月午日万方数据摘要摘要目前,在国内对冻土的研究主要限于冻土的力学性质,对冻土的热力学性质研究较少尤其对冻结盐渍土。随着冻土区的开发、利用,冻土的热学性质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经过实验研究以及理论分析发现冻土在冻结过程中显示的是冻土的热学性质的多变性,造成土体冻结热学性质多变性的原因是由于土的组成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反
5、映土的热学性质通常用土的热学系数来表示,土的热学系数包括:比热(C。)、容积热容量(c)、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Q)。研究表明,冻土的热学性质不仅与其本身的材料和构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溶液的含量和性质,水溶液有使土颗粒间接触热阻抗急剧减小的作用。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前人未涉及的冻结盐渍土在关于土体成分、构造以及水溶液的含量、温度变化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来阐明冻土热学性质与土体的几个基本物理参数的相对关系。同时,使用ANSYS大型模拟软件对冻结盐渍土进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通过观察模拟的土体温度
6、场变化情况来判断冻结盐渍土的导热系数测试准确性,并为以后工程中测试土体温度场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实验仪器根据导热系数的测量原理不同,一般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本文实验方法为瞬态法中的瞬态热线法,采用的仪器为西安夏溪公司研制,仪器名称为TC3000的热线法导热系数测试仪。通过实验发现冻结盐渍土的干密度、含水率、土体的盐分种类、含盐量以及土体温度变化对盐渍土的导热系数均有较大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也表明实验测量的冻结盐渍土导热系数值比较准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也为温度场的分析、研究提过了另一个思路,为今后室内盐渍土导
7、热系数的研究提供重大的借鉴意义。图52表17参61关键词:冻结盐渍土,导热系数,数值模拟,ANSYS软件,热线法,TC3000导热系数测试分类号:(TU452);万方数据AbstractNow,thestudyoffrozensoilismajorformechanicalproperty,littleforthermodynamicproperty.Withthedevelopingandexploitingoffrozensoil,researchingforthermodynamicpropertybecom
8、esmoreandmoreimportant.Permafrostinthefreezingprocessisshowninthepoly-tropicthermalpropertiesbyexperimentalstudyandtheoreticalanalysis.Thecauseofthisphenomenonisbecauseofcompositi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