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ID:34001899

大小:638.23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3-0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B50/143-200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因人身财产和环境保护、城镇规划及工程建设等需要而进行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塌岸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不适用于其它工程勘察。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GB/T50266-99工程岩体试

2、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DL5013-92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JTJ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251-2000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DB50/139-200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3术语和符号3.1术语3.1.1地质灾害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3.1.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沿某一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3.1.3滑体沿滑动面作整体滑动的岩土体。3.1.4滑带滑体与滑床间的软弱岩土夹层。3.1.5滑床滑带下的不动岩土体。3.1.6危岩陡坡或悬崖上被裂

3、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3.1.7崩塌危岩体离开母岩下落的现象。3.1.8泥石流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间歇性洪流。3.1.9塌岸河流、水库岸坡在水动力作用下后退的现象。3.1.10致灾地质体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3.1.11致灾地质作用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1DB50/143-20033.1.12地质环境与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并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岩石圈的上部空间。3.1.1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而对致灾地质作用或致灾地质体进行控制和整治的活动。3.1.14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因防治地质灾害的需要采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及所

4、处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行为。3.2符号3.2.1岩土性质指标c——岩土体(含结构面)的粘聚力flk——天然湿度条件下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g——岩土体的重度gw——水的重度j——岩土体(含结构面)的内摩擦角3.2.2计算参数A——水位变幅D——动水压力F——危岩稳定系数Fs——滑坡稳定系数Fst——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Ft——危岩稳定性安全系数h——地下水位面至库水位面范围内的高度,浪高hw——裂隙充水高度Hb——波浪爬高Hp——波浪影响深度Hs——设计高水位以上坡高K——渗透系数Kd——与被冲蚀岸坡表面粗糙度有关的系数。l——滑面长度P——滑坡剩余下滑力Q——地震力R

5、——抗滑力S——塌岸宽度T——下滑力U——滑面水压力V——后缘裂隙水压力W——自重与相应地面荷载之和α——滑面倾角,水位变动带稳定坡角,风险概率β——地下水流线平均倾角,水上稳定坡角μ——给水度Ψ——滑坡剩余下滑力传递系数ζe——地震水平作用系数3.2.3其它2DB50/143-2003δ——变异系数μ0——算术平均值μk——标准值σ——标准差4总则4.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4.1.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划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4.1.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按表1进行划分。表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分级危害对象的重要性致灾地

6、质体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重要较重要一般大一级一级二级中一级二级三级小二级三级三级4.1.3致灾地质体危害对象重要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重要:县级以上城市主体、人口密集区及重要建设项目;b)较重要:乡镇集镇及较重要建设项目;c)一般:村社居民点及一般建设项目。建设项目重要性可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DB50/139-2003的规定确定。4.1.4致灾地质体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a)损失大:威胁人数多于300人或预估经济损失大于10000万元;b)损失中等:威胁人数50人~300人或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10000万元;c)损失小:威胁人数少

7、于50人且预估经济损失小于5000万元。4.1.5塌岸防治工程等级应根据塌岸危害对象重要性和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差异分段划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1km。4.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4.2.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应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进行划分。4.2.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根据致灾地质体变形差异、物质组成差异、稳定性控制因素多少和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表2划分。3DB50/143-2003表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a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定因素复杂中等复杂简单致灾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