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98633
大小:62.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3
《智能制造视阈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智能制造视阈下咼技能人才的内涵变迁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世界制造中心,但佳绩难掩“制而不智”“大而不强”“仿而不创”的尴尬。推动屮国经济发展迈向屮高端,其重点、难点和突破点都在制造业,打造世界智能中心,人力资本价值愈加凸显。制造业实现由“组装者”向“整合者”和“创新者”角色的转变,必须以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其重要基础及发展前提,从“知能结构”“整体素质”“创新意识”三个角度出发,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在内涵上应进一步强调“智”“精”“创”,才能进一步推动屮国制造由外生性增长向内涵建设发展。关键词智能制造;高技能人
2、才;智能结构;整体素质;创新意识中图分类号G9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7)01-0014-05制造业的牛产过程是经由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之后形成新产甜的过程,不论是手工制作、机械制造,还是批发销售,均可视为制造。自工业化以来,制造业作为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因素,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及综合竞争力。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制造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就高达1.955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产值19.8%,比美国高出了0.4%,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工业强国是技师
3、技工的强国,在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的带动下,我国应加快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突破创新瓶颈的制约,实现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而国家的发展靠人才,民族的振兴也要靠人才支撑,打造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靠的是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支撑。笔者拟从制造业由“制”到“智”、由“粗”到“精”、由“仿”到“创”的发展历程中探析对高技能人才的正确认识。一、由“制”到“智”,高技能人才知能结构的变革当前,全球兴起新一轮的数字化制造浪潮,处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所带来的影响重大,各国纷纷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西方
4、发达国家意识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石。美国推行的“再工业化”战略,依靠高智能化科学技术,完成了高智能化的信息科学技术产业、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等新一轮转型,重塑制造业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突破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高的制造业尖端领域,以岀口和投资拉动制造业复苏,借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增长速度。美国制造业总体竞争力较强,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高智能产业结构形式趋好、趋于先进,有望再次回归其世界制造业第一强国的位置。德国提岀“工业4.0”战略,通过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集约型控制向分散式控制的模式转变,建立个性化定制和数字化生产模式,推行制造业由“制”向“智”转
5、型,强化国家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成功转型,加之发展中国家为迎接产业和资本承接转移所进行的谋划和布局,致使我国制造业在中低端领域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为应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人才资源战略也愈加凸显。19世纪和20世纪是大批工人操作机器的时代,而21世纪是高科技专业人才设计、监控智能技术系统的时代。在现代制造业中,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高度融合,大量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不断被应用于牛产牛活过程中。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工作岗位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传统的知识技能结构难以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这对处于生产一线
6、劳动者的技能与知识结构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劳动者与其所使用的生产机器设备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关系上。传统制造过程屮,劳动者直接操作机器或生产工艺,拥有“手艺”“绝活”即具备了从事一线普工??位的能力。而由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完美交叉、融合、发展下的数字化制造,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呈现给劳动者,人工智能化特征凸显。以化工产业和钢铁产业为例,在以连续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制造业中,劳动者不再从事面对原材料的简单体力劳动,而是需要操作人员具备高超的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不是传统的“手艺”“绝活”,而是利用心智技能,通过计算机电子显示屏、电
7、子仪器仪表,确定一系列参数并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见图1。不同的生产方式要求不同素质的员工与之相匹配。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下的“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机械产品的出现,对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能结构产牛了变革的需求,迫切需要劳动者从体力型向知识技能型转变,跨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的第一步。这种变革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工作内容的改变。生产设备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同时生产过程的整体性要求一线普工对于产品的研发及其生产的全过程都应有所了解,传统的直接参与原材料加工者减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