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94756
大小:59.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沅陵县官庄镇基本情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沅陵县官庄镇基本情况官庄镇位于沅陵县东部,东与桃源县交界,西与楠木铺乡、南与杜家坪乡接壤,北与清浪乡、陈家滩乡、五强溪镇毗邻,为沅陵县的东大门,怀化市的北大门,319国道、227省道及正在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官庄镇前后经历了两次行政区划调整,2003年11月,沃溪镇与官庄镇合并,命名官庄镇,镇址设官庄;2005年4月,荔枝溪乡及黄壤坪乡的7个村与官庄镇合并,命名官庄镇,镇址设官庄。官庄镇现辖48个村(居)委会,480个村(居)民小组,14000多户,510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14200余人),人口出生率为12.6‰,自然增长率为6.3‰,幅员面积4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6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2º、北纬28′26º,年内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雨量1052mm。镇内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3座,水利设施完善。官庄镇的矿产资源储藏量十分丰富,如金、锑、钨、铜、铁、辉绿岩等资源。湖南省采金第一、产锑第二、产钨第三,具有130多年历史的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镇内,镇内现有工业企业204家,其中有年产值过亿元的辰州钨品厂,年产值过2000万元的辰州机械公司,因镇
3、内8家矿山企业已由澳大利亚西澳公司整体收购,现实有规模企业5家。镇内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沅陵县乃至全省茶叶的主产区,有四家以上茶叶加工企业,“干发”系列、“银峰”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7年,完成GDP5.98亿元,同比增长16%;镇属工业实现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镇属规模企业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农业总产值7207万元,同比增长4%;完成财税总收入5100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镇本级收入1300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5元,增长15%;社会
4、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城镇化率达39%。官庄镇西距沅陵82公里,东距桃花源风景区60公里,距桃源县城90公里,恰好位于两个县城的中点,319国道、227省道和即将竣工的常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我县城镇体系规划中,属重点建制镇,是沅陵县经济增长次中心,是县域重要的物资集散基地,辐射半径达20余公里,辐射人口达12万之众。巨大的消费拉动,使官庄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的商务活动日趋活跃。集镇电力设施齐全,为“国电”窗口单位,生活生产供水正常,有大小宾馆旅社达20多家,接待床位达200多个,服务功能和聚集功能
5、不断增强。总投资2.7亿元的城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城镇建设较为顺利:完成集镇新区主干道、次主干道的水泥路面硬化,两座公路桥梁建设和5800米下水道铺设以及102盏高标准路灯安装,新建门面300多间;先后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老集镇路面硬化、亮化工程。同时,投资72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的辰州矿业生活小区也已落户集镇新区并动工修建,镇政府办公大楼正加紧建设,两个大型市场已经启动运作。三至五年后,官庄集镇面积将扩大到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5-3万人。一个个性鲜明、功能逐渐完善的现代化工贸城市的轮廓
6、即将初步显现。在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中,官庄是重要版块之一,尤其是金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版块占据重要份额。官庄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一是历史文化厚重。“辰龙关”谓曰“天下第一关”,它融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既是历史的缩影,又是文化的象征,兼备奇、险、幽、美的自然风光;界亭驿古驿道见证了古镇当年的繁华与没落。二是自然风景迷人。高华山旅游风景区面积较宽,风景构成有传奇色彩,丹霞地貌更是一绝;蜂子洞林木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马褂树;怡溪漂流有急有缓,适合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要。三是淘金现场令人
7、神往。亲临百年黄金老矿神奇的迷宫式矿井,触摸光彩夺目的金条金砖,是每个游客梦寐以求的美事。四是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是319国道沿线生态最好的一个乡镇。青山绿水,常常使人流连忘返。原始森林,更能让人融入自然。2007年旅游相关行业实现总产值1800万元,人平350元。近年来,官庄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产业抓特色、促发展,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资源、合理布局,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优质稻、茶园、楠竹、药材、牲猪养殖、苗木、花卉
8、、蔬菜、水果等品种齐全,逐渐形成了以茶叶、楠竹和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现有5000亩小水果产业带,5000亩楠竹开发基地,4500亩药材林基地,1000亩优质良种茶基地,黄姜百亩村基地,山羊、牲猪存栏2万余头。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全面推广,现有沼气池数量居全县前列。以老街村为示范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老街村紧紧围绕“描规划、调结构、铺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态、兴事业、强组织”的工作思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