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92757
大小:61.7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新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的范畴里,“建筑”是指兴建建筑物或发展基建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建筑项冃都会由专案经理和建筑师负责统筹,出齐级的承建商、分判商(Subcontractor)>工程顾问、builder>工料测量师、结构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专业人士)负责监督。最新建筑毕业论文一:【摘要】本文介绍了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塔里木大学该专业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发展的趋势,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
2、系设置,专业发展一、专业发展现状中国农业大学1979年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河南农业大学1981年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能源工程本科专业,1998年专业名称调整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目前全国只有不足20所高校开设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在2015年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来自全国24所院校的领导和专家80余人就专业发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与全国其他院校情况大致相当,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平台各不相同,培养模式也有较大差距。中国农业大学主要侧重于农业设施工程及工艺的改进和优化设计;河南农业大学
3、、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主要侧重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我校及其他高校多侧重于民用建筑工程的培养;很多农业为主高校的该专业对风能和太阳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二、存在问题分析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数量一直没有明显增加,究其原因在于专业交叉性强、知识覆盖面广、专业特色不突出、没有上级主管单位、缺乏社会影响力。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专业发展方向,是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2],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这个专业名字涵盖的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多,在培养目标制定过
4、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地、各校、学生个体、社会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培养冃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3]。冃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不在是国家的支柱产业,行业对建筑施工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幅降低,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近三年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从85%降到40%,说明原有以培养从事建筑工程相关研究、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的人才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学科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地处南疆,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效率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定义为:具备从事乡镇建设、设施农业与农村能源建设方面
5、的基本知识,得到建筑工程师、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复合应用型人才。2.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高校课程体系是指各课程间的相互分工与配合,主要包括课程的组成“结构"目标和任务,它是学生所学课程的总体框架[4]。塔里木大学原有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课程体系的课程平台主要分为四大部分: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特色教育平台课程。论文我校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大多偏向于民用建筑类,详见表1。表1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来看
6、,民用建筑类课程门数及所占学分都是最高的,达到85.4%,设施农业及能源环境类课程所占比例共计14.6%,儿乎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学生就业渠道也一样,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90%以上毕业生都从事民用建筑的施工和设计工作,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有着木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后者主要是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面应该有很大差别,学生就业与考研都与土木工程专业相比较根本没有优势可言。显然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三、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调整近三年我国建筑行业毕
7、业生就业率在逐年下降,加上十八大国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12刀党中央又提出精准扶贫,到时候要让七千万贫困人口一同买入全面小康社会,农业增效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应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偏重于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我校地处南疆,人才培养要以足南疆、服务新疆、面向中亚、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较强创新创业和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冃标。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多听取行业专家意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