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

ID:33956726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2

新闻舆论监督_第1页
新闻舆论监督_第2页
新闻舆论监督_第3页
新闻舆论监督_第4页
新闻舆论监督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舆论监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舆论监督  2007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3·15晚会”宣传片对郭德刚代言的“藏秘排油减肥茶”进行曝光,指出其名不副实,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报道一出,惊动舆论。大呼上当受骗者有之,为郭德刚鸣冤叫屈者有之。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郭德刚辩解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并表示可能要状告中央电视台,主要依据是央视侵害了他的名誉权。尽管舆论渐渐冷却,但是管中窥豹,现实操作中新闻舆论监督面临的名誉权侵害风险可见一斑。  近些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侵害名誉权的案件频频发生,相关的学理探讨和司法实践也逐渐丰富、成熟,并确立了一些诸如“司法应该向舆论监督倾斜”等重要理念。但是,这些理念往往是在对已经

2、存在的新闻舆论监督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事实进行探讨之后形成的,至于如何正本清源,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本体,解析其与名誉权的冲突根源,使新闻舆论监督尽可能规避名誉权侵害风险,进而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和公众利益的最大化,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界以及其他舆论界通过新闻媒介发表新闻、评论,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批评、实行监督的权利和功能”①。事实上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是新闻媒体作为主体直接开展舆论监督;二是新闻媒体作为渠道提供舆论监督的平台(即反映舆论监督)。本文所侧重的是第一层意义上的监督。一般而言,这种监督的范围包括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

3、和科学化的程度;国家法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和实施;国家所有公务员遵纪守法、勤政廉政,等等。②这里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是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是涉及公共事务的权力者(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公众人物),目标指向是公众利益;新闻批评的客体则是普通公民,目标指向是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至于名誉权,指的是公民、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③有人说,全球化时代是一个追求身份认同的时代。这种身份认同也就是我们讨论的名誉,即对特定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社会评价。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影响着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

4、成部分,关系到公众利益的维护和促进。因此,新闻舆论监督理应得到有力的肯定和支持。而在文明社会里,我们当然也没有理由拒绝对作为一项基本人身权利的名誉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是,新闻舆论监督侧重于维护公众利益,而名誉权侧重于保护个体权益。当新闻舆论监督不可避免地存在以牺牲个体权益为跳板从而侵害名誉权的法律风险时,我们该怎样规避这种风险并进而谋求对公众利益的维护和促进呢?    在探寻规避途径之前,有必要明晰新闻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所在,要解析这一冲突,首先要厘清二者的关系。任何一种权利应该有与之对应的义务。这种对应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权利之间的相互制衡。新闻舆论监督与名誉权正是两种相互制约的权利

5、。新闻媒体在享有舆论监督权的时候,要有理、有度,依法开展,尊重个人的名誉权;个人对名誉权的享有也要在可能的新闻舆论监督下获得。  二  新闻舆论监督和名誉权冲突的症结所在,事实上就是两种权利在目标指向上的碰撞,即公众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冲突。如果把新闻舆论监督作为本体探寻二者冲突的根源,可以从具体化的三个角度入手:一、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性;二、法律与制度的缺位;三、媒体从业者职业素养的薄弱。    首先,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地存在侵害名誉权的风险。除了以公众利益为目标(即公共性)之外,新闻舆论监督还有评价性、时效性、公开性、广泛性等特征,这些都  是新闻舆论监督侵害名誉权的潜在因子

6、。    评价性: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矛盾的产物,这种矛盾使得批评性言论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④而评价的主观性必然地产生评价的偏颇,从而可能导致由于评论不当产生的名誉权侵害行为。    时效性: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优势在于它能够及时地指涉社会公共事务,它所反映的是近在眼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它寻求公共事务尽快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同时,也容易丧失对事实的准确描述和对细节的精确把握,从而也就容易淡化法律风险的规避意识(如证据保存意识)并因此被认定新闻失实而侵犯名誉权。公开性和广泛性:这是新闻舆论监督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根本属性。正是舆论的广泛公开,使得对社会公

7、共事务进行监督和制约成为可能。但是,也正是由于新闻舆论监督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使它无法回避侵害名誉权的风险。“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新闻舆论监督可能破坏的,正是名誉权努力保障的“主体在社会中与其他公民或组织进行正常交往的能力和条件”。⑤  其次,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在名誉权侵害风险中不堪一击。权利来源于法律,法律规范体系的失衡成为新闻舆论监督与名誉权冲突的重要原因。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宪法》第四十一条从民主权利的角度规定了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