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950736
大小:59.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2
《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报告-1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K人生观漫谈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生态度都没有逾越这一个法则,但人生怎样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却各有各的看法。人类究竟有多少种人生观,这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统计,但所有的人生观都不外乎两类:一类是集体主义人生观;一类是个人主义人生观。人生观的比较表个人主义人生观集体主义人生观通过竞争向环境索取讲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激化了环境与主体的矛盾讲奉献,缓和主体与环境的矛盾追求物质的享受,是纵欲主义的表现追求精神的升华,讲节欲追求眼前的短期幸福追求长远的幸福集体主义人生观认为:“个人的幸福
2、和群体的幸福是相统一的,只有让别人幸福自己才会感到幸福,幸福的人生是物质的奉献和精神的回报。这类人生观同吋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通过满足人的欲望的方法来获得幸福,犹抱薪救火,满足了小的欲望还会产生更大的欲望,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源泉。在欲望没有满足时,人会感到失落,在欲望满足时,人会感到空虚。所以,当物质水平无法满足人的欲望时,人要克制欲望,即“知足者常乐”,这类人生观把贪婪、纵欲、自私看作罪恶,把奉献、克己、大公无私看作美德。这类人生观还认为,幸福的人生是建立在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不去掠夺
3、别人的幸福,自己才会拥有幸福,不去破坏环境的和谐,自己才会拥有和谐。“和”是幸福的基础,所以这类人生观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破坏环境,反对用掠夺、欺骗、盗窃的方法获得他人的财物。这类人生观,视道德如生命,视他人如己身。把幸福的长远看作幸福的内涵,把今天的奉献看作在福出里种下的种子,牺牲今天的幸福必将在未来收获更多的幸福。总之,这类人生观,在物质上讲奉献,对自己讲克已,与环境讲和谐,看幸福重长远。在人类历史上,不讲原则的奉献、克己、和谐的人生观是没有的,但具这种倾向的人生观却不在少数。马列主义人生观应该就属于这一种人
4、生观,它讲“和”,但这个和却有一定的范围,即“人民内部要团结”,但对阶级敌人却要斗争。在特殊吋期,比如抗tl战争吋期,还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的抗口志士和爱国人士。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马列主义者,把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幸福的归宿,要求每一位共产主义者为共产主义而奉献,为共产主义而斗争,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最终达到人类的福址。在执政党时期,共产党员要廉洁奉公,勇于奉献,同党内少数自私自利、贪污腐化分子作斗争,清洁党
5、的肌体,树立党的形象,从而使党能够领导人民为自己的幸福事业而奋斗。在共产主义的发展史上,勇于奉献,克己奉公,为人民,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共产主义者,数不胜数,他们不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有的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这样的共产主义战士,战争年代有,和平时期也有。我国的李大钊、雷锋、董存瑞、江姐……都是共产主义的楷模。所以马列主义的人生观是集体主义人生观。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是集体主义人生观。他们也讲“和”,但和也有范围,B
6、J:封建国家。当然,儒家思想是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这是他和马列主义人生观本质的区别
7、。它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每个人的最大理想,“修身”主要就是克己,此外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一整套的道德规范,约束每一个人。儒家的三纲五常,要求臣要绝对服从君,妻要绝对服从夫,子要绝对服从父,就是要缓和社会和家庭关系。君为臣纲其实也是缓和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它还要求君王要“仁政”,就是要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封建国家的稳定繁荣。此外,儒家把功名和后代作为幸福的寄托,提出“立言”不朽,“立功”不朽,“立名”不朽的价值观,把“名垂青史”作为最大的幸福。依据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儒家
8、思想也是集体主义人生观。基督教的人生观也是集体主义人生观。他们讲“和”也有一个范闱,即是“教内”,对于异教和异端,他们却进行残酷迫害,甚至发动侵略战争。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对于“克己”要求非常严格,这集中反映在《圣经》的摩西十诫中,他要求信徒不能杀人,不能淫邪,不能骗人,不能偷盗等等,作为“上帝”対人类约定的行为准则。他们把幸福寄于“天国”,认为那儿具有永恒的幸福,只要你现在信奉上帝,祷告上帝,按上帝的旨意去作,死后一定可以升入“天国”。从这些情况看,基督教也应属集体主义人生观。佛家的人生观也属集体主义人生观,她的
9、“和”的范围最为广泛。她把人、生物以及其它称之为“众生”的生命体,都作为佛家渡化的范臥但她的“和”也是有范围的,就是对于“魔”要坚决地斗争,称Z为“除魔”。佛家人生观的“克己”主要反映在佛家的戒学上,它把“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作为佛教徒行为的最根本的五条准则,此外,还有更多、更细则的戒律,严格约束教徒的行为。佛家把幸福寄于遥远的未来,即是要经过生生世世的修炼或是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