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

ID:33946963

大小:222.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2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_第1页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_第2页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_第3页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_第4页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就是震源波。2.地震震级: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是表征地震强弱的指标,是地震释放多少能量的尺度,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一次地震仅一个震级。3.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为烈度。4.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5.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6.震源:发生地震的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8.极震区: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9.等震线:地震后,在地图上把

2、地面震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10.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范2围不应太小,一般不小于0.5km。11.沙土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12.结构的地震反应:建筑结构由地震引起的振动反应,包括在房屋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变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13.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作用下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和变形。1

3、4.地震系数:反映地面运动强烈程度,是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15.动力系数:是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包含地面运动强烈程度和结构反应大小。实际上就是作用于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结构重力之比。17.振型分解法:就是利用各振型相互正交的特性,将原来耦联的微分方程组变为若干互相独立的微分方程,从而使原来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计算变为若干个单自由度体系的问题,在求得了各单自由度体系的解后,再将各个解进行组合,从而可求得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18.基本烈度:一个地区

4、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19.多遇烈度:发生概率最多的地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烈度值。20.罕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烈度值。21.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22.多道抗震防线:指结构体系由若干各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它们又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

5、来,协同工作。23.鞭梢效应:建筑结构中,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因顶部质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在振动中引起巨大反响的现象,有时称为鞭梢效应。2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25.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26.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27.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6、乘积之比值。28.强柱弱梁: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29.非结构部件:指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非承重墙:女儿墙、维护墙、隔墙,装饰构、部件:雨篷、吊顶、玻璃幕墙、广告牌等)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与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电梯,采暖空调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共天线等)二、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4.体波包括(纵波)和

7、(横波)。5.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6.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7.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9.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0.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11.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12.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3.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使建筑物

8、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14.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15.《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16.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场地土类型)和(覆盖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