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

ID:33930948

大小:25.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_第4页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同性恋成因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性恋成因浅探邹巧林(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心理系学号:1013407043)摘要:对于同性恋的成因问题,我国古代主要存在“先天说”和“后天说”,国外主要有“生理因素决定说”和“心理社会因素决定说”。经过对前任研究的分析,笔者认为同性恋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词:同性恋成因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同性恋这一概念,是德国医生创造的,描述“对异性不能作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所吸引。”现在学术界倾向于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和双性恋一样,是不同类型的“性取向”,也就是说,它除了在“性取向”上与异性恋和双性恋不同以外,其他的恋爱方式均不存在差异。“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

2、历史上、在各个文化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据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的调查,我国大学男生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占16.6%,仅有心理倾向的占8.4%,两者兼有的占4.2%。而据中国社科院李银河教授的调查,保守的估计我国同性恋者也有3600万~4800万人。同性恋现象由来已久,对于同性恋的成因也一直是学者和大众争论的话题,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另一种认为是由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而同性恋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同性恋的研究,对同性恋的成因做一点浅近的探讨。一、“先天说”与“后天说”我国跟其他国

3、家一样,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同性恋现象,虽然我国文献里对于同性恋现象及其成因没有学理上的探讨,但却有类类似先天和后天的说法,只是这种说法与近代遗传学者所所的不尽相同罢了。总的来讲,我国文献中将同性恋的成因归结为“先天说”和“后天说”,前者也称为“夙命说”,包括“淫恶果报说”和“因缘轮回说”;后者包括“环境劫诱说”和“意志堕6落说”。清朝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第十二卷)里说:“凡女子淫佚发乎情欲之自然,娈童则本是无心,皆幼而受给,或势劫利饵耳”这可认为是后天环境劫诱说。他在《如是我闻》(卷三)中还说到同性恋是“事皆前定”,又说“此辈沉沦贱秽,汉亦前生孽报,受在今生,未可谓全无冥数”这是先

4、天淫恶果报说。据思考则可知,在四个解释里,“环境劫诱说”和“意志堕落说”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淫恶果报说”和“因缘轮回说”两种说法在当今社会只能被放弃,而用遗传的说法代替。因此,我国古代对同性恋成因的研究具有部分的合理性,但还不够全面。我国学者李银河等人也曾对同性恋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发现,正如国际上对同性恋的成因是先天还是后天没有定论一样,有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先天的,而有的认为是后天的。最终他们认为在造成同性恋倾向的社会、心理因素当中,有几个因素很重要。1、最初的性经历,即青春期(性朦胧期)的遭遇和经历。他们将同性恋成因强调首次性经验重要性的理论称为“空白占据”理论,认为性行为

5、方式和性角色认同这二者之间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回事,因为人们可以在认同了某种性别角色之后,在一段时间里性行为方式还是空白,而一旦某种性行为方式首先占据了这一空白,就大有可能固定下来,形成终身的性取向。(2)恋母情结。这一观点与弗洛伊德对同性恋成因的观点相似。(3)极度压抑。这一观点认为同性恋是性极度压抑的结果。一个人若长期受压抑,一方面,他对某些事物,如性的需求量会加大;另一方面,他在适当领域不能得到发泄,就会另寻出路使压抑的“神经”得以放松,而家庭教育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再者,压抑会使他滋生一种反叛的心理,于是以同性恋行为作为对传统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婚姻制的对抗。二、国外对

6、同性恋成因的研究1、“生理因素决定说”强调同性恋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学者,主要探讨了遗传基因、性激素与脑结构等因素对于同性恋形成的影响。首先,在基因方面,1952年克尔曼的研究发现,40对同卵双生子中同性恋的同病率为6100%,而45对异卵双生子中同性恋的同病率则不足15%。1993年,美国的海莫等人发现,异性恋兄弟在X染色体短臂上一段基因的共有率是50%,同性恋兄弟的基因共有率则高于50%。对此进一步的研究是以40对同性恋兄弟为对象的DNA分析,发现至少有一个与同性恋有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的这一区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性倾向具有遗传基础的最有力证据。目前,关于遗传因素影响的最新研究证明,遗

7、传因素部分地影响了同性恋倾向的形成,即性取向的全部遗传力对于男子来说大约是53%,对于妇女来说约为52%。其次,在性激素因素方面,维兰尼等人发现,男同性恋者尿中的睾丸酮比异性恋对照组少,而女同性恋者尿中的睾丸酮则比异性恋对照组多,对此有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Money等人于1969~1972年发现,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期,雄性激素的过多或过少,对性别的分化大有影响。但也有实验表明,给男同性恋者补用睾丸激素的结果不能激起他的异性恋行为,只增加了同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