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

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

ID:33918469

大小:63.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2

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_第1页
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_第2页
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_第3页
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4法律适用基础知识考试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4—2(X)5刑法学⑴试题一、填空题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屈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的合理因素。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5.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口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贵任。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屮,明显超过必耍限度造成巫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2、,包括特殊预防和•般预防两个方而。8.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9.对与累犯,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10.无期徒刑减为冇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二、选择题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ACD)。A.对前段的补充C.对前段的限制D.对前段的例外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从旧兼从轻原则。3.按照(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划分,犯菲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玄接客体。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耍分子,按照(A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

3、某乙非法拘禁了b夭。某甲的行为属于(C继续犯)。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B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墩低为(C一年)。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冇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B十五年)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專责任和刑罚的法律。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3.根据屈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4.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5.犯罪客观方血的各种事实

4、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耍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10.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计算。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BC)。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2.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补充)。3.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D—

5、切犯罪行为)作斗争。4.按照(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口己枪法不好,可能打死小孩,但打猎心切,于是不顾一切地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菜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C间接故意)。6.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A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于是携带匕首尾随某乙到了一偏僻处,正准备下手时,下起了大雨,某乙急忙跑向附近一户人家。某甲见状,只得罢手返家。某甲的行为属于(D犯罪预备)。8.某甲以暴力抗拒税务人员依法征税的行为触犯了两个

6、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抗税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A想象竞合犯)。1.对于被判处(AB)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A.无期徒刑B.死刑2.吴菜囚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贵任必须达到的年龄。,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总而没冇预见,或者己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3.共同犯罪

7、: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4.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白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木人其他罪行的行为。5.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乂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吋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贵任的口然人和单位。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口动冇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刑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

8、法律制裁方法。4.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