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

ID:33878974

大小:59.8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_第1页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_第2页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_第3页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_第4页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儿童观革新:基于儿童人类学思索摘要: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儿童观的科学性。儿童人类学为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提供了启示。从儿童人类学的两大研究主题即儿童的本质和儿童的发展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审视儿童的本质特性,研究儿童的生活情境,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来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关键词:儿童观;儿童人类学;教师儿童观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

2、124(2013)05-0032-05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不约而同地指出,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以确保他们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然而,何谓儿童观,传统的教师儿童观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儿童观才是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应该怎样树立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带着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儿童观的内涵,然后在梳理和反思传统教师儿童观的基础上提出革新的倡议,接下来对儿童人类学的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阐述,最后探讨儿童人类学对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儿童观的启示。一、儿童观的内涵现代认知心理学将“观”看作是由特定的大

3、脑状态构成的心理事件的组合,是个体以既有经验为基础通过某种信息处理方式对相关现象产生的主观体验。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结合儿童群体的基本特征逐渐形成了儿童观的内涵。一般来说,儿童观就是“成人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具体涉及到儿童的特性、权力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1儿童观作为一个研究主题,一直是学术领域热议不衰的话题。哲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的学者都曾对儿童观做过深入的探讨,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目前,人们比较关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对儿童观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几乎每一个理论流派都有自己的儿童观。如

4、行为主义将儿童看作是"可塑的儿童",精神分析主义将儿童看作是“欲望的儿童”,人本主义则将儿童看作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至于教育学领域,不同的教育家也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儿童观。如洛克将儿童视为成人可以随意“涂抹”的“白板”,对此他曾形象地指出“我只把他①看成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2]。卢梭则针对'‘小大人”的儿童观,明确指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拥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3]。对此,他还指出儿童有其自然的倾向或天性,儿童身心发展也有其自然的发展历程,那么儿童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之性”。诸如此

5、类,不再一一而论。总之,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阐释了他们对儿童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儿童观,这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认识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二、教师儿童观的省思与革新1.教师儿童观的省思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合作者。因此,只有教师具备科学的儿童观,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然而,什么样的儿童观才是科学的儿童观?教师应该怎样树立和践行这种科学的儿童观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教师儿童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梳理中,我们发现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

6、民众意识形态还是心理学研究成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古语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以存在缺陷的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教师儿童观必然会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之处。(1)以民众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教师儿童观所谓民众意识形态,是指普通民众对某些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之中就包括民众对儿童的认识、看法等一系列观念,即儿童观。这种儿童观的形成主要受社会主导价值取向、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此,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对世人影响较大的'‘原罪说”儿童观来了解以民众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教师儿童观。基督教教义主张新生的婴儿是带着原罪(OriginalSin)来到世间的,在儿童的天性中蕴含着强烈的邪

7、恶欲望,所以应该通过摧残其肉体来拯救其灵魂。在这种教义的影响下,西方社会在中世纪时形成了“原罪说”儿童观。从本质上看,这种儿童观是遗传决定论的映射,它不仅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而且置儿童主体性于不顾,一味地强调儿童的“先天性恶”。毋庸置疑,“原罪说”儿童观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在这种错误儿童观的影响下,教师们形成了错误的儿童观。通过史料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中世纪的教师们对儿童的苛刻要求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不仅强迫学生从事读书、劳动、唱赞美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