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

ID:33870697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1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_第1页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_第2页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_第3页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_第4页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建构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从建构主义看语言输入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杨永芳(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南宁530022)[摘要]笔者认为语言输入的过程是学习者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建构的方式习得语言的过程。本文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的特性:输入材料、输入过程和输入结果。最后,谈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给英语教材设计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并且探讨了情境化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迁移;情境化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56(2006)04-0038-06 1

2、导言  行为主义者(behaviorist)认为语言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只要有语言环境即输入,学习者便可产出语言。在此,“刺激”和“反馈”是习得中必不可少的。而先天性论(nativism)则强调学习语言的内在机制,认为语言环境不能另人满意地解决语言习得,输入只是激活(trigger)语言内在机制的手段,学习者的内部习得机制才是二语习得的主要原因。互动理论者(interactionist)则认为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心智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学习者的内在机制决定并影响着语言的输入,反之亦然,语言习得来源于学习者和对话者(语言环境)的共同努力。  由此可见,不同的理论和模式对于语言输入(input)

3、的看法各不相同,语言输入毫无疑问成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心话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Krashen提出比较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监控模式。此模式建立在输入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监控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之上。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这是监控模式的核心。其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有:●输入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结合语境和语言的外部信息,通过理解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目前语言能力的语言结构(i+1),习得第二语言。●“i+1”的输入不需要人们有意地去提供,只要交际成功,习得者有足够的量的输入,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说话流利的程度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达到的,不能直接

4、教会。...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认为“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其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但是他却忽略了语言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强调外界输入对外语习得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语言材料经过过滤(filter)后,一部分进入“语言获得装置”(LAD),成为吸收(intake)。根据这种假设,语言学习者只是被当作被动的接受者,他的习得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外界的输入量和过滤的高低。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流行的教育理念,它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它对世界范围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教育改革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是

5、一个非常复杂,颇具争议的认知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对此有着与行为主义和Krashen不同的看法。它认为,语言输入就是学习者在新条件下对语言知识主动进行重新建构,对新旧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使新输入的语言信息与已有的语言信息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语言结构。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出发,深入地分析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的材料,过程和结果,并且将探讨它给英语教材设计和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启示。2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  建构主义的先驱是皮亚杰。它是对传统哲学知识论的反动,是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2.1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的概念1978年,H.Messner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体系

6、提出了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概念。他将学习界定为认知结构的建构,将应用(迁移)界定为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而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受这两种因素的变化的影响:结构的形式是否改变与学习的条件是否新。他根据这两个纬度区分了四种类型的重新建构(如表1)。  在这一分类系统中,在新条件下的两种应用与学习迁移概念是相当的。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知识在新条件下被重新建构。2.2建构主义学习迁移机制  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机制是建立在其基本学习观点上的,即“知识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起来的”,同时它还与知识应用和学习情境的理解密切相关。...Prenzel与Mandl进一步发展了Messner关于“图式的内涵决定了其外

7、延”的观点。他们区分了知识的内涵、逻辑外延和心理外延。知识的内涵决定它的潜在的逻辑应用范围,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只有一部分是可能被实现的,这是学习者主观上的应用范围,即心理外延。他们指出,知识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范围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用范围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一方面,知识越抽象,其潜在应用范围,即逻辑外延,就越大。另一方面,只有当心理上的应用与知识连在一起时,潜在外延才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