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了一下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希望在此能抛砖引玉,提供更多的知识给同行参考。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特性;空间色彩前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博大精深,在全世界亦享有崇高的声誉。中国古典园林构图自然、布局灵活、巧于借景、因地制宜的创作手法,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现代园林设计工作者,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古典园林的传统特色和神韵,又要充分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
2、大自然的乐趣。1、园林景观建筑的特征及与其他建筑类型的不同1)园林景观建筑的功能要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和文化娱乐生活,艺术性要求高,园林景观建筑应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富于诗情画意。2)由于园林景观建筑受到休憩游乐生活多样性和观赏性强的影响,形成了在设计方面的灵活性特别大,可以说是无规可循“,构园无格”。设计者可能有这个体会,即设计条件愈空泛和抽象,设计愈困难。因此,对待设计灵活性大,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它为空间组合的多样化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又要看到它给设计工作带来的困难。3)园林景观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能适合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
3、务求景色富于变化,做到步移景异,换言之,即在有限空间中要令人产生变幻莫测的感觉。因此,推敲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观赏路线,比其他类型的建筑显得格外突出。4)园林景观建筑是园林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在风景区还是市区内造园,出自对自然景色固有美的向往,都要使建筑物的设计有助于增添景色,并与园林环境相协调。在空间组合中,要特别重视对室外空间的组织和利用,最好能把室内、室外空间通过巧妙的布局,使之成为一个整体。5)组织园林景观建筑空间的物质手段,除了建筑营建之外,筑山、理水、植物配置也极为重要,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应该紧密配合,构成一
4、定的景观效果。2、园林景观建筑在设计方面的特性2.1立意园林景观建筑的立意包括设计意念和设计意向两个方面,意念是基于对设计对象初步研究而产生的概念性设计意图,它与特定的项目条件紧密相关。意向是意念的形象化结果,设计者通过建筑语言进行积极的想象和发挥形成形象性的意图。立意是对设计者知识结构、艺术涵养和思维方式的考验,只有观察敏锐、经验丰富、知识渊博、联想广阔,才能孕育出创新的构思,激发出设计灵感。2.2选址园林景观建筑选址与组景构思是分不开的。如何使园林景观建筑和周边各种环境发生对话关系,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建筑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5、。因此,首先要注意结合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建筑、地形、水体及植物配置等问题,既要注意尽量突出各种自然景物的特色,又要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详细了解土壤、水质、风向、方位等地理因素对建筑的影响。2.3布局2.3.1空间组合形式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空间。点景的建筑物是空间的主体,因此对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要求较高,使之在自然景物的衬托下更见风致。(2)由建筑组群自由结合的开放性空间。这种建筑组群一般规模较大,与园林空间之间可形成多种分隔和穿插。布局上多采用分散
6、式,并用桥、廊、道路、铺地等使建筑物相互连接,但不围成封闭的院落,空间组合可就地形高下,随势转折。(3)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空间组合,有众多的房间可用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要。在布局上可以是单一庭院,也可以由几个大小不等的庭院相互衬托、穿插、渗透形成统一的空间。从景观方面说,庭院空间在视觉上具有内聚的倾向。一般情况不是为了突出某个建筑物,而是借助建筑物和山水花木的配合来突出整个庭院空间的艺术意境。(4)混合式的空间组合。由于功能式组景的需要,可把以上几种空间组合的形式结合使用,称混合式的空间组合。(5)总体布局统一,构图分区组
7、景。规模较大的园林,需从总体上根据功能、地形条件,把统一的空间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式景点来处理。在构图布局上又能互相因借,巧妙联系,有主从之分,有节奏和韵律感,以取得和谐统一。2.3.2对比渗透与层次1)对比:对比是达到多样统一取得生动协调效果的重要手段。具体到园林景观建筑中的对比是把两种有显著差别的因素通过互相衬托突出各自的特点,同时要强调主从和重点的关系。对比是园林建筑布局中提高艺术效果的一项重要方法。在运用中要注意主从配置得当,防止滥用而破坏园林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2)渗透与层次: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为了避免单调并获得空间的
8、变化,常常采用组织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处理好空间渗透与层次可以收到突破有限空间的局限取得大中见小或小中见大的变化效果,从而得以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主要有相邻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和室内室外的渗透与层次两种方式。采取的手法主要有对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