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ID:33866212

大小:118.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3-01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_第1页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_第2页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_第3页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_第4页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的: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发展历程、特征、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内容、特征、功能,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以后各章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和运行规律以及认识现实问题,提供分析的框架及理论基础。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一、社会资源的按比例分配与资源配置(一)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是普遍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规律人是社会生产从而也是生产调节的主体。无论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形成的调节机制还是调节行为,归根到底都

2、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生产调节的核心是社会劳动的合理分配,那么从根本上支配社会劳动分配的经济规律是什么?是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社会扩大再生产时得出的基本结论(回顾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1、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的基本要求按照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上形成的分工协作关系,根据社会需要的构成及其变化,将社会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按比例地配置到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中去,使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以便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2、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原因从根本上

3、说,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然性导源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不断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发展了“社会劳动过程的质的划分”,将社会经济区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生产特定产品或从事特定局部劳动的产业部门、企业和劳动者,其结果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率。但与此同时,社会分工也不断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发展了社会劳动“量的规则和比例”,使各个产业部门、企业和劳动者结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相互依存的有机体。在这个体系中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者都不再能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满足自身多方面的需要,而只能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去满足某种特殊的社会需要。由于各种各样“社会需要的

4、范围在数量上是各不相同的”,社会性也就必须决定在它所能支配的劳动实践中能用多大的份额去生产某种特定的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绝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马克思克思致路.库格曼1868)因此,按比例规律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

5、挥作用。3、社会分工的两种形式与两种调节方式28抽象地看,社会分工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不必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纵向分工体系,在其中,按比例规律通常借助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发挥调节作用;二是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横向的分工体系。在其中,按比例规律通常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挥调节作用。然而,形式的不同,并不妨碍规律本身的客观存在。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无论是在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中,也不论是在资本主义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按比例规律这种“自然规律”或“铁的规律”就势必发挥作用。并且,社会分工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

6、高,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要求也就越迫切。(二)资源的合理配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再生产调节的核心问题归结为社会劳动的按比例分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中,与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源的合理分配。率先使用资源配置这一概念的是西方经济学家。目前,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论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之一,并且已经正式见诸于政府的文件。1、资源的含义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经济资源。2、资源的稀缺性社会经济资源是稀缺的。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在任何时点上,相对于人类永无止境的欲望或需要而

7、言,能用于满足需要的“经济物品”(FreeGoods)或者用于生产这些物品的经济资源总是具有相对的“稀缺性”(Scarcity)。瓦尔拉斯(Walras)认为:社会财富是稀缺的。因为一方面,它对人们有用,另一方面它可以供给人们的数量却是有限的。稀缺性所以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1)数量有限的有用之物是可以被占有的;(2)数量有限之物是具有价值和可以交换的;(3)数量有限之物是可以生产制造出来和成倍增加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经济学角度阐明稀缺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认为稀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4种情况。第

8、一类是有用、稀缺并且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类产品是商品,其交换价值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第二类是有用,但不稀缺,也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的交换价值是零,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第三类是劳动生产出来但没有社会使用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不能视为稀缺,因为没有社会需求;第四类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它所耗费的劳动也无效,因而不创造价值。3、资源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