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

ID:33862718

大小:1.92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01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_第1页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_第2页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_第3页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_第4页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可保风险条件”的思考姓名:阎建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韦生琼;彭韶兵20010501内容摘要一、论文的目的与贡献保险业是以风险为经营对象,并向社会提供保险保障的行业。“可保风险条件”是保险业传统上最基本的经营原则之一。教科书通常认为,可保风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是纯粹风险;2、风险发生的概率必须能够用“大数法则”加以估计,换而言之,可保风险必须是静态风险。由于深受“可保风险条件”的思想束缚,保险业无法应付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无法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可保风险条件”及“大数法则”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本文在继承和

2、综合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从消费者主权,有效资本市场二个角度出发,对“可保风险条件”进行探讨。主要观点如下:1.从消费者主权的角度出发,提出“可保风险条件”不应成为保险业选择业务的标准,保险业的业务只须符合企业的目的即可。(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是“造就顾客”,因为消费者或顾客是企业的生存基础,本文接受这一观点)2.从有效资本市场的角度,通过对“价格风险转移机制”的市场运作,以及“巨灾证券化”的市场运作进行剖析,提出:动态风险是可保的;保险业可以经营动态风险。本文的目的是为中国保险业冲破传统思想束缚,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作一点研究。二、论文的逻辑结构与内容全文共分为三部

3、分第一部分是从消费者主权的角度阐述“可保风险条件”是对保险业的思想束缚。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可保风险条件”的理论反思,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引出了对可保风险条件的二点疑问。“社会为什么需要保险业,保险业因何而存在?”“动态风险不可保吗?”提出了“风险环境”这一新概念,提出了划分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的一种新方法,对“可保风险条件”涉及的一些概念做出了新的界定。第二章,通过对二十世纪美国保险业的教训进行分析,指出传统保险思想的负面效果,二十世纪的美国先后发生了二次保险危机,其原因在于静态的保险技术与动态损失不匹配。第三章,是基于“消费者主权”分析“保险业的业务是什么”。传统上,保险业

4、把“可保风险条件”及其所推演的各种原则作为经营中的金科玉律,似乎世界应以保险业的技术机制为中心来演进,他们可以完全不顾消费者的迫切需求。不是把消费者的偏好和意愿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出发点,不是通过“营销”和“创新”去寻求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领域,而是在静态风险领域内“画地为牢”。其他行业都把顾客视为上帝,保险业同样作为企业,为什么就可以例外昵?我们必须回答:“保险业的存在目的是什么?职能是什么?保险业的业务是什么?”论文中引用现代企业管理学以及现代经济学的“消费者主权”的观点对此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从“价格风险转移机制”的市场运作,看动态风险是否可保。根据“可保风险条件”的要求,只

5、有静态风险才可保,然而,动态风险注定就不可保吗?通过论述国外发达资本市场(接近于有效市场)是如何分配价格风险(动态风险的一种),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是如何介入价格风险管理领域,以及它们的保险业是如何把价格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于保险产品创新的,笔者试图对此做出回答。第四章,是论述价格风险转移机制何以产生。第五章,论述了市场机制是如何解决价格风险的配置问题。通过分析保值者、交易者、投机者在价格风险转移机制中各自发挥的作用,这一机制的运作需要什么前提条件,金融工程技术与保险精算技术的最根本不同点,说明了:“价格风险转移机制”通过衍生证券市场的运作,可以实现对动态风险的有效配置。动态风险是可

6、保的。由于衍生工具仅仅是动态风险转移的载体,衍生工具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根据“技术手段应服从经营目的”这一思想,如果借助于衍生工具,能够为顾客转移动态风险的需求提供服务,保险业为什么不可以利用衍生工具这一技术手段呢?所以,在论文的第六章,通过巨灾证券化在国外发达市场的兴起,对此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保险业可以经营动态风险。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保险业应冲破可保风险思想束缚。第七章论述了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动态变化的外界环境之中,社会中已没有那么多“纯粹”“静态”风险等待保险业去经营。中国保险业,如果想保持自己的活力与机能,使自己能够面对变幻无常的动态风险,并能够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为他们提

7、供最佳服务,应勇于创新打破传统的束缚才是。论文第八章提出了关于中国保险业业务创新的几点建议。第一节论述了拓展业务的突破口。第二节论述了必须优化保险公司的产权结构,为保险创新做好制度准备。第三节论述了培养自己的金融工程师,做好技术准备。第四节,再次强调了经营目的与技术手段的关系。中国保险业应更新经营理念,牢牢地把“造就顾客”作为经营目的。消费者就是上帝。第五节,论述了监管者可以为保险创新做些什么?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本文结合运用了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管理学、社会学的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