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61991
大小:7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1
《甘肃2014年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名师押密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2014年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名师押密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企业购进材料60000元,款未付。该笔业务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是( )。 久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以上均可 2.总账和明细账的同时登记,应采用( )。 A.复式记账法 B.借贷记账法 C.平行登记法 D.加权平均法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借贷记账法以收、付为记账符
2、号 B.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及所记录的经济业务 C.负债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 D.权益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4.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短缺1000元,经批准决定由责任人赔偿200元,余款无法查明 原因。则批准处理后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库存现金 1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l000 贷:库存现金 1000 C.借:其他应收款 200 营业外支出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D.借:其他应收款 20
3、0 管理费用 8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0 5.( )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A.有价证券 B.无形资产 C.固定资产 D.存货 6.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期末数应根据( )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之和再减去“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填列。 A.“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 B.“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C.“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D.“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 7.下列各项错账,能影响账户平衡关系的是( )。 A.会计科目用错 B.记账方向颠倒
4、 C.记账时,漏记记账凭证中的某一个账户 D.重复登记整笔交易、事项 B.库存现金的清查采用( )。 A.发函询证法 B.技术推算法 C.对账单法 D.实地盘点法 9.“应收账款”账户月末借方余额为2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月末贷方余额为300元,则本月末应收账款净额为( )元。 A.20300 B.20000 C.19700 D.3000 10.企业收到并已入账的销货款,但银行尚未入账,由此形成的未达账项,企业会计人员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应将( )。 A.银行对账单余额方调增
5、 B.银行对账单余额方调减 C.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方调增 D.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方调减 11.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通常按照( )的顺序排列。 A.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存货、固定资产 B.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 C.应收账款、货币资金、长期股权投资、存货、固定资产 D.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12.下列明细分类账中,应该采用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的是( )。 A.原材料明细分类账 B.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 C.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
6、 D.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 13.规模小、业务简单的单位,为了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可以使用一种统一格式的( )。A.收款凭证 B.转账凭证 C.付款凭证 D.通用记账凭证 14.用银行存款支付企业3月份广告费5000元,该笔业务的分录应表示为( )。 A.借:管理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B.借:销售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C.借:财务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D.借:制造费用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15.( )不是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A.记账凭证的
7、名称、日期、编号及经济业务摘要 B.交易或事项涉及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及余额 C.记账标记及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D.单位负责人的签章 16.从数量上看,企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会有一定数额的( )。 A.所有者权益 B.支如 C.负债 D.权益 17.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 A.重置成本 B.历史成本 C.现值 D.可变现净值 18.某企业材料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为8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为7500元,其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分别为:甲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17
8、50元,贷方发生额2250元,乙材料本期借方发生额5250元,贷方发生额4500元;则丙材料本期为( )。 A.借方发生额6750元,贷方发生额7000元 B.借方发生额1000元,贷方发生额750元 C.借方发生额500元,贷方发生额1000元 D.因不知各账户期初余额,故无法计算 19.某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4000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