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48371
大小:7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1
《常州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简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州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简本)1 总则1.1 编制目的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提高全市防汛防旱能力,保证防汛防旱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江苏省防洪条例》《江苏省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常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结合常州市水旱灾害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常州市境内突发性(以及邻市发生但对常州产生重大影响的)水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水旱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
2、、山洪灾害(指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台风、风暴潮灾害、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恐怖活动等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1.4 工作原则1.4.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防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防旱转变,不断提高防汛防旱的现代化水平。1.4.2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1.4.3以防洪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1.4.4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1.4.5坚持依法防汛防旱,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解放军、武警部队及防汛抢险应急支队主要承担防汛抗洪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1.4.6防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实行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1.4.7坚持防汛防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 组织指挥体系市政府设立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辖市(区)地方政府设立本级防汛防旱指挥
4、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服从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2.1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市的防汛防旱工作,其日常办事机构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2.2 辖市(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各辖市(区)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部,在本级政府和上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防汛防旱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2.3 其他防汛防旱组织水利部门所属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水文部门等,汛期成立相应的专业防汛抗灾组织,负责本
5、系统、本单位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防汛任务的重大水利工程、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型企业根据需要成立防汛指挥部。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可组织临时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应急处理工作。3 预防和预警3.1 预防和预警信息3.1.1 气象水文信息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应加强对当地灾害性天气、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有关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和风暴潮灾害时,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区域做好相关准备。当江河发生洪水时,水文部门应加密测验时段,及时上报测验结果,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适时指挥决策提供依据。3.1.2 工程信息(1)堤防、涵闸、泵站工程信息。当江河
6、湖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监测,按照防御洪水预案要求有计划地增加巡查力量,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2)水库工程信息。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
7、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溃坝时,应提前向水库溃坝洪水风险图确定的淹没范围发出预警,为群众安全转移争取时间。3.1.3 洪涝灾情信息(1)洪涝灾情信息主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受灾人口以及群众财产、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电设施等方面的损失。(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规定上报洪涝灾情。(3)洪涝灾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及时向防汛防旱指挥机构报告洪涝受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