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

ID:33840064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_第1页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_第2页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_第3页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_第4页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学科代码:083700学科名称:安全科学与工程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安全管理工程2.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3.工业安全风险监控4.地下工程安全控制5.环境安全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1.培养目标培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博士毕业生应具备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人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身体健康。具体要求做到: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实验和计算机技能,学术视野开阔,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把握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站在工程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学科前沿,将本学科与相关学科进

3、行相互渗透与交叉,具有独立承担和完成研究课题并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并能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4.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活跃的学术思想,缜密的逻辑思维,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浓厚学术兴趣,有致力于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意愿,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提升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精神来学习和研究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科学问题;拥有国际视野,善于发现和提出本学科前沿性问题或制约本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崇尚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能吃苦耐劳,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5.具有良好

4、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运用汉语进行口头表述、撰写学术论文和著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6.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从各种文献获取与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研究前沿动态,具有批判性学习、独立获取新知、学术鉴别的能力,能对本学科已有成果和待鉴定成果的真理性做出甄别、对其学术和实用价值进行判断。毕业论文中涉及到的实验内容需亲自动手操作和仪器改造设计与实施,所作论文在理论上有创新点,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2.学制及应修学

5、分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7年。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课程学习的总学分规定为不少于18个。其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至少修18学分)B2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修)232IIB03028专业英语写作与交流(1/3上课,1/3准备论文,1/3上台讲)工程英文学术论文写作与交流464待定B00004科学方法论232I讲座课B03001工程前沿464II讲座课,口试或报告B00005研究方向文献综述(写二个)696I-II公开报告,提纲上网学术报告入学后至少平均1年作2次

6、学术报告(论文开题报告除外),能向同行宣讲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技术路线,组织项目的实施等等,并在研究生网页的学术公告平台上发布信息,由导师负责进行考核。说明一、培养方式与方法(包括培养流程与要求,检查与考核,质量监督措施等)1.培养方式(1)博士生的培养主要是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培养创新意识。(2)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博士生个人特点,继续学习一些有关课程,在拓宽和加深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掌握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3)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

7、式,即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成立以博士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或制定专人协助指导。指导小组成员一般包括本学科不同研究方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以利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要充分发挥博士学科授权点所在学院(所)、系(研究所)的作用,为培养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4)博士生应成为导师科研梯队的一名成员,并担负具体的科研任务。1.培养计划(1)博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必须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计划和论文计划。课程计划在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导师与博士生本人共同制定并完成网上提交,论文计划应在入学后一年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