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

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

ID:33839834

大小:47.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_第1页
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_第2页
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_第3页
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震及地震相关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与地震简单研究报告总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一、建筑抗震注意的方面1.选择建筑场地方面: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

2、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在抗震设计中,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个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3.地基和基础设计方面: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

3、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根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4.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方面: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对抗震性能及经济合理性的影响,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

4、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5.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方面:根据其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要求、投资大小、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对选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综合分析和论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具有针对性:可分别选定针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结构的关键部件、重要构件、次要构件以及建筑构件和机电设备支座的性能目标6.结构材料与施工:建筑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砌体结构材料、混凝土结构材料、钢结构的钢

5、材、结构材料要满足规范对应要求。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中的砌体抗震墙,其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和框架梁柱。混凝土墙体、框架柱的水平施工缝,应采取措施加强混凝土的结合性能。对于抗震等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的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二、常用抗震计算方法各自使用条件和优缺点1.底部剪力法1)定义:根据地震反应谱理论,以工程结构底部的总地震剪力与等效单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相等来确定结构总地震作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基本思

6、想是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惯性力系附加在研究对象上,其核心是设计地震加速度的确定问题。2)适用条件: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3)优缺点:1.优点:它静力学方法近似解决动力学问题的简易方法,它发展较早,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它物理概念清晰,与全面考虑结构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相比,计算方法较为简单,计算工作量很小、参数易于确定,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易于设计工程师所接受;该方法能在有限程度上反映荷载的动力特性;2.缺点:严格限定拟静力法的使用范围:它不能用于地震时土体刚度有明显降低或者产生液化的

7、场合,而且只适用于设计加速度较小、动力相互作用不甚突出的结构抗震设计;但不能反映各种材料自身的动力特性以及结构物之间的动力响应,更不能反映结构物之间的动力耦合关系。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定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的三种计算方法之一。2)适用条件:除满足底部剪力法外且规则的建筑结构。3)优缺点:1.优点:反应谱法相对于底部剪力法,更加精确,能够考虑结构的前几阶振型,相比时程分析法而言计算也比较简单。2.缺点:辩证的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